第2579章

官术 佚名 1271 字 1个月前

李慧是深知这个道理的,所以,她准备工作,绝对堪称细致深入。

首先是调阅了大量资料,对抚川的行政区划、产业构成、历史沿革、人口分布、财政税收等等,都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

其次,是通过各种渠道,对抚川社会动态和政治环境,做了一次详细的摸查和梳理。

本来,柳杖子矿并不在她的准备工作之内,但从林海口中得知了国家对矿产企业重组的信息后,她立刻着手开始研究。

要把一家停产三年,千疮百孔的大型国有企业盘活,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实现复工复产,还要通过国务院专家组的审核,并最终成功入围,当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具备这个本领的,用老百姓的话说,必须得有两把刷子。

放眼全省,能胜任这个工作的人,十个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

东辽和抚川两座城市相毗邻,在计划经济时代,同属老工业基地,国企之间的交流本来就很频繁,改革开放之后,两地的国企由于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新环境,纷纷破产倒闭,即便是保留下来的,也大多举步维艰,而抚川制药总厂,几乎算是硕果仅存的一家大型工业企业了。

所以,东辽国资委方面的对陈树春也非常熟悉,在李慧提出相关问题之后,几乎是一致认为,陈树春是接手柳杖子矿的最佳人选。

由于这位陈总的名气太大了,所以,在东辽也流传了很多他的故事,可以这么说,李慧足不出户,就对柳杖子矿和陈树春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当然,在今天之前,他还不知道抚川方面已经任命陈树春的事了。

之所以提前一天,轻车简从抵达抚川,其实就是为了在正式上任之前,专门抽出一天的时间,去柳杖子矿实地看一看,也好做到心里有数。

所以,当得知林海和于振清都在柳杖子矿的消息后,她随即决定前往,嘴上说是要凑个热闹,其实是想通过这次接触,探下陈树春的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