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页

其间,总少不了亲戚邻里互相串门子。

王家二老向来知道王语非性格内向,不善应付这样的场合,故而前面两天去别家拜访也没叫上她们,由着小王和栗玦自己安排。

年初三,村里与他们家交好的李家老小上门拜年,乌泱泱来了许多人,挤满前庭。

乌石峰村人有三个大姓,姓李的基数最大。

这次过来的李泗家与他们没有亲缘关系,但从前两家的家长一起进过生产队,共事多年,自然相熟。两家的小辈因着这层关系,从小玩在一块儿,一起长大。

宴席中间,长辈们闲话家常,总是绕不开婚姻这个主题,聊着聊着竟是扯到要给李家阿牛和小王说亲。

阿牛也是在场,腼腆地冲小王笑笑,就埋头装作扒饭去了。

即使她们说的土话,但栗玦囫囵也听懂了一些大意,她沉下眉眼,扶着碗沿的手指微微颤动,可惜她没有立场出言反对。

但小王不是啊,作为当事人,她不可能因为不好意思拂逆长辈的美意就伤害涉事的两个人。

她正欲开口,意想不到的是王二哥抢在她之前推了这门亲事:“二娘,现在年轻人谈恋爱不止讲求门当户对了,还得彼此处得好。我家妹子工作在上海,阿牛工作在本地,一年见那么一两面,其他的全靠发消息和打电话么?不方便交流感情啊。”

做媒的李家二娘面子上有些过不去,但阿牛却是放下饭碗善解人意地解围:“是这个道理,小非在大城市里打拼呢,肯定很辛苦的。我现在干工程,也没啥时间,我们俩这怎么看也凑不成一对儿。”

这事虽然导致饭桌上有些冷场,但好歹是翻篇过去了。

小王感激地分别向二哥和阿牛投去了感激的一眼。

饭后,几个长辈换了个场子继续热聊,东家长西家短,真有那闲性,话题总是无穷无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