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页

——站在落地玻璃窗之前,那种不沐风雪,却似身在室外的新奇感觉,实在是他们从未体验过的。

看到那几个外地武士如此失神恍惚的样子,在座的诸位长州藩士纷纷嗤笑起来,浑然忘了自己第一次来到春帆楼的时候,似乎也是一般的失态……不过,此地的主人,年仅二十六岁,身材高大魁梧(以日本人的标准)的守随信吉,只是一脸淡定地微笑着邀请众人过来落座,让客人们赞叹不愧是名臣风度。

因为酒菜尚未备好,众人只是围着桌子坐成一圈,一边用精致小巧、晶莹透明的玻璃茶具,喝着香醇的岭南乌龙茶,同时品尝一些“和果子”糕点,一边胡乱闲聊些话题来解闷。

最初,他们只是说些不打紧的风花雪月,但聊着聊着,就不由自主地把话题引到了时事上。

“……今岁统计领内石高,已有一百五十万石。水稻这两年虽然谈不上丰收,但产量也还过得去。至于从明国引进的新庄稼,那些番薯和土豆的产量更是惊人。即使今年出兵萨摩,耗费颇多,但在秋粮入库之后,藩内所存兵粮依然可支一年之用。先主(毛利辉元)若是泉下有知的话,想必也一定会很欣慰吧!”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一边啜饮着茶水,一边唠唠叨叨地说道,一副神采奕奕的模样。可惜他的年纪实在有些太老了,不仅说话漏风,语速缓慢,吐字也是含糊不清,让众人听得颇想要昏昏欲睡,只是看在他是藩主师傅的份上,不得不强行忍耐——直到他貌似不经意地漏出了最后一句话为止:

“……如今眼看着就要筹办新年酒宴了,守随大人,主公这阵子一直在犹豫,到了今年岁末接受众臣敬酒的时候,是继续遵循旧例呢?还是应该说些什么跟往年不同的话呢?”

听到这话,那些外地武士还是一脸的茫然,但几位反应敏锐的长州藩士,却霎时间眼神亮了起来。

——凡是毛利家的武士,都知道上面那句貌似平常的话语之中,蕴含着怎样不得了的意味:

倒幕!

说起来,早在上一次“征长战争”还没爆发之前,长州藩跟江户幕府之间的关系,就已经差不多是“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了,也难怪在另一个世界的历史上,长州藩最终会成为倒幕运动的急先锋。

当然,在这个世界的历史上,长州藩依然是倒幕运动的急先锋,以及顶梁柱。

——长州藩毛利家的先祖,是被誉为“战国第一智将”的毛利元就。毛利家在战国时代最强大的时候,曾经占了本州岛西部百分之八十的土地。毛利元就死后,继承人是他的孙子,叫做毛利辉元。历史上这个人的表现,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心比苍天高,手比豆腐软。因为眼高手低,时不时要各种倒霉。

于是,在庆长五年(1600年)的时候,日本国内爆发了一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役——关原合战,由德川家康对阵石田三成,其中,石田三成率领的西军,在事实上代表了当时的日本最高统治家族丰臣家。不过,石田三成虽说是丰臣家的代表,但其实也就是个战场总指挥,西军的总大将则是毛利辉元。

那时候,石田三成请实力雄厚的毛利辉元来做西军总大将,一开始他还摆着个架子不肯来,最后石田三成承诺,一旦打败德川家康,就让毛利家成为日本第二大家族,仅次于丰臣家,这位大爷这才答应参战。

到了东西两军在关原决战之时,西军在战场上的总人数达到了大约十万人,其中,光是毛利本家以及毛利家分支小早川家和吉川家三家的兵力就有三四万人,但这三四万人由于毛利辉元老大的常年无能和三家之间的矛盾分裂,以至于根本无法团结一致,在战场上不是围观就是倒戈——犹豫胆怯的毛利辉元听从吉川广家(当时已被家康收买)的建议,以德川家在战后保全毛利家领地的交换条件,对东军采取了消极避战的方针。至于小早川家更是索性临阵背叛,倒向了德川家,从而直接导致了西军在关原战场上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