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那里玩了一整个下午,傍晚的时候,院外走来一个少年。
夕阳如火,清风盈袖,这就是她与莫齐轩的初见。
少年彼时不过七八岁,但已生得十分端正,不苟言笑,气质斐然。
“娘,孩儿给您抓了药回来。”他说着,把药放到桌上,朝莫子书点头致意。
他好像不关心她是谁,也不在意她们在干什么,只是有那么一刻,当他的目光扫过桌上放着桂花糕的瓷碟时,动作微微一僵。
这是李新柔特意为她做的,莫子书从没来得及打招呼的挫败中回过神,赶紧抓起一块献给他:“哥哥,你吃桂花糕吗?这是舅母做的,很好吃。”
莫齐轩冷淡地回复:“不必,我不吃甜食。”
李新柔的脸上看不出情绪,只是说:“别管他了,你留着吃吧。”
莫齐轩不发一言,转身出去,独自在院里练剑。
莫子书懵懵懂懂,将桂花糕送入口中。那一天李新柔为她唱起了歌谣,曲调婉转,声如莺啼,令她无端响起廊檐下挂着的银铃,风一吹就叮当作响,轻缓悠扬。
不过,一直到她走,莫齐轩也没有踏入室内一步。
后来,她每逢进府,都必要来寻李新柔。有时从匣里抓一颗糖走,有时坐在窗下听她娓娓道来书中的故事,或是唱一首清雅的曲子。其中她最爱的是《忘忧谣》,据说是一位思念丈夫的妇人所谱,哀而不伤,引人入胜。
而莫齐轩从不参与她们的谈话,他总是一个人安静地练剑,偶尔把饭菜或汤药端进屋里,然后不知去处。
这样的日子没能持续太久,有一天她再过来时,院子里竟挂上了丧幡。
李新柔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