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镇国之兵,也未尝不可。”
“但如今这重兵对敌第一战,不仅没胜,还输给了众所周知的弱国。”
“这于陛下而言,岂不是在打他的脸?打姜国的脸?这于姜国百姓而言,岂不是会认为姜国兵士皆是混饭吃的杂鱼烂虾,根本值不得他们供养?”
“所以为维护姜国名声,重振民间信任,此战不仅要打,且还要打得漂亮。”
“但,”张无伤也微微叹了口气,道:“一如你先前所言,镇南大将军对鲁一战,已使精兵十去其三,这般大的损失,哪怕再换一位大将前来,也难稳住人心。”
“故而只有陛下御驾亲征,才是能最大限度地稳住军心,甚至使军心触底反弹,再度激昂起来。”
“毕竟,皇者与诸军同在,诸军怎敢不拼尽全力。”
但听得张无伤所言,刘长冶却没有认同对方的观点,他仍是摇了摇头,而后反驳道:“军心战势固然重要,可陛下安危更是为重中之重。”
“要知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哪怕陛下未真正身抵前线,只是坐镇后方军营,可又有谁能肯定鲁国不会派刺客袭营?”
“当下兵败固然有失面子,但一时成败又算得了什么,何况陛下若舍得放兵,再增二十万兵士于前线,磨也能磨掉鲁国。”
“再者,”刘长冶皱了皱眉,语气也多了少许鄙夷,道:“于弟子视之,这鲁国能于六载之内,发展壮大至此,必是有外来大国相助。”
“既是如此,对方可仰仗外援以护国,我姜国又何需与对方讲理,直接重兵压境岂非更好?”
“介时鲁国失守,谁又能言我姜国输了?”
张无伤没有打断刘长冶,而是在静静听完对方的话后,才是抚髯轻声道:“你之说法,自也有理。”
“可我姜国为一强国,甚至在消化掉梁宋后,更是可称一句大国。”
“而鲁国呢?”张无伤反问一句,但不等刘长冶回答,他又自顾自回答道:“是为小国,甚至是小国之中的弱国。”
“可偏偏这一弱国,竟让我姜国一大国折戟。”
“这折损颜面尚且为小,背后所透出的意思才是为大。”
“嗯?”刘长冶回望向张无伤,面上也显露出少许不解之色,再是道:“师傅所言,是为何意?”
“其意为……”张无伤转身看向外界已渐渐升起的朝阳,话中也带上一抹夹杂感慨、欣喜与愤怒的复杂之意,复又道:“姜国已经崛起,可这样的崛起,定不是所有人想要看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