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柴米油盐

幽冥通宝 人面鲎 3337 字 2024-04-20

“哟,王大爷,这么早啊。”

刚拐过一条弯路,就有一个手里拎着篮子的老大爷迎面走了过来,实用一看到他,就赶紧打招呼。

对方看到实用,也堆起了一脸的笑容:“这不等着你打火烧呢么,你今天来得有点晚了啊。”

“睡过了,睡过了。”实用一边说着,一边带着我进了离拐角不远的院门。

从院子外面看,这就是一座普通的小平房,可进了门,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

一进门,就看到院子当中的位置立着块简陋的木招牌,上刻五个字:“石家老店。”,对,就是石家,不是实家。

而围靠在招牌周围的,则是十几张纯木打造的餐桌,此时已经有不少人在座位上等着了,一看实用进来,就问他今天怎么来晚了,第一炉火烧什么时候出锅。

“十分钟就出,大家稍等一会啊,我先给你们弄点热豆浆,暖和暖和。”

看样子这些顾客都是实用的老主顾了,实用和他们说话的时候,口气也很随意。

我一路跟着他进了屋,整个屋子都是厨房,客厅里搭了土灶和炉台,里屋的门是钢造的,上面还挂了一把很大的锁头,我想,那间屋子应该是个冷藏室,用来存放各种食材。

店里的伙计已经打好了饼子,实用戴上了围裙,又拿来袖套,将手腕裹住,随后就吹旺了炉火,将伙计们事先打好的火烧一个一个送进了炉口。

我搬了个马扎坐在实用身边,回头朝着院子里看了一眼,对他说:“你店里的生意还真是不错啊,一大早就有这么多人排队等着了。”

实用将一个火烧排在了炉沿上,笑了笑:“他们啊,都是粮局的老人,吃惯了这里的味道,喝惯了这里的水,他们来,未必就是习惯吃我的东西,只不过是习惯使然。”

说完这番话,实用又转向了我,意味深长地问了一句:“若非,你觉得,人过日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撇了撇嘴:“这个话题有点大,我回答不上来。不过说起过日子嘛,无非就是柴米油盐,只要能吃上一口饱饭,再有点小追求,我觉得就挺美满的了。”

“柴米油盐?”实用沉吟了小片刻,点了点头:“你这说法还挺有意思的。也是,人活一辈子,什么都能缺,就是缺不了这些东西。”

一边说着,实用又拿起两个饼子,轻轻排在了炉口上。

我随口说了句:“怎么不用电烤啊,这么一个一个地往炉子上拍多麻烦。”

实用笑了笑:“你看看外头那些人,他们愿意到我店里来,就是因为在我这地方,能吃到几十年前的味道,要是换成电烤,味道就没了。人啊,就是这样,只要是你心心念念的东西,不管怎样都是好的。”

我点了点头:“也是。二爷也是这么说的。”

实用停下了手里的动作,侧着头,朝我这边瞥了一眼,随后又笑了:“嗯……柴米油盐。你和仉如是确实不一样。”

记得大概是第二天早上五点多钟的时候,实用就将我从床上拉了起来,说是得快点到店里去,街坊邻居还等着他烤火烧呢。

入秋以后,天色亮得晚了一些,我和实用下楼的时候,西天方向还挂着一点蒙蒙的灰色。

他的座驾是一辆很有年头的永久自行车,车梁已经锈得不成样子,轱辘似乎刚刚换过不久,看起来约莫有七八成新。

一下楼,实用就直奔自己的二轮,我朝他招了招手:“姑父,别骑自行车了,我开着车来的。”

实用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面色有些尴尬地说:“可是……我晕车。”

“忍忍吧,这都五点多了,别耽误了街坊们吃饭。”

我一边说着,一边朝着小区门口走,实用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跟上来了。

他开店的地方离水泥厂宿舍并不近,五点多路上一点也不见堵,可即便是这样,我还是花了整整二十分钟,才将车子开进了一个老砖老瓦的大院子。

院子确实相当大,面积不好估算,但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都拎着两条马路,偌大的一个方形街区,全都被这个院子给占下了。

进门的时候,我看到临门不远的地方有个废弃的老库房,锈迹斑斑的铁门前长了不少杂草,卡样子很多年没人打理了。

在库房东侧的一片空地上,还散乱了停了几辆车,还有人提着篮子从车上下来,匆匆忙忙地朝胡同里钻。

实用摇下的车窗,用力透了几口气,随后才对我说:“来买早点的。”

“嗯?”

“刚才那个进胡同的人,是来买早点的。”

实用说话的时候,还特意朝远处的一片老平房指了指。

在这个大院里,又三四条平行的胡同,每一条胡同,都能纵穿一片很有年头的老式平房,有些房屋的院墙估计塌过,上面隐约能看到翻修的痕迹。

除了这几片平房,我左看右看,却也没看到一个像样的店面,只是在库房的正对面有个钢架支起来的棚子。

实用似乎一直在观察我的举动,这会儿又对我说:“那是个自行车棚,以前里头还开了一个小门,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门估计都烂光了,脸门框都没剩下。”

从后视镜里看了实用一眼,问:“你的店就开在这种地方。”

实用笑了笑:“这里以前是粮食局的老宿舍,车棚后头就是粮局食堂,十年前粮局搬迁,加上这片地又没人敢盘,就一直空下来了。你可看这地方破是破了点,可在这开店的人一点都不少,你眼前这片小平房,几乎是一房一店,生意都红火着呢。”

我随口问:“为什么没人敢盘?”

实用拍了拍我的肩膀:“到了,把车停在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