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迫于形势

不得不说,顾家父子这招先声夺人走得很高明,逼迫得宁惑点头也不是,摇头也不能。

宁惑一党,应该是常永林为首一党的先生们强词夺理,质问顾家父子哪来的颜面说那些冠冕堂皇的话,意图模糊事件的本质。

宁惑面上的为难与担忧非常的应景,并不直接拒绝,也没有正面答应。他在思量,想等站在他一边的书院先生败阵再出面。

宁祁最是了解宁惑,一看就知道宁惑跟这件事脱不了关系。他失望伤心,又不能拆自家祖父的台。

身为宁惑的孙子,他要是当着众学子先生的面揭底,那他就是大不孝。

哪怕站在了正义的一边,也没人会赞他一声好,反而会拿他的不孝当说辞。孝道至上的年代,不孝的人到哪里都会被人指点。

但他的良心不容许他坐视不理,他的情感驱使他无论如何不能让顾家的人无辜受害。

他站出来主张:“若是书院里的学子过半人数认同顾家的主张,那么就请山长点头答应吧。”

红衣温骏跟蓝衣郑霆随声附和,一时间站在顾家这一边的学子也都起哄,要求将决定权交到学子们手中。

宁惑面色不变,但眼神却有些幽深,看向常永林。他这是在给常永林传递信息。

事情是常永林惹下的,该怎么收尾就看常永林自己的了。

身为书院的山长,宁惑深知学子们的影响。这件事一个办不好,别说他这个书院山长了,就是他们背后的张相爷等人也别想好过。

这件事办得并不高明,宁惑做出了抉择,不打算蹚这趟浑水。常永林惹出来的乱子,就由他本人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