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军和孙和平并没有见过面,孙和平能准确认出赵红军通过赵大海放在家里的照片,而赵红军能认出来这是意外之事,是赵桂芝写信的时候把孙家三兄弟都形容一番,其中重点介绍了孙和平,只差没有画个素描像给寄过来。
赵红军一听孙和平的名字就打人打听了,收到打听来的各种信息,还有什么不明白这就是自己姑姑家未曾谋面的表弟。不过既然对方不曾相认,他更不会多事跑去认亲戚,他又不是缺兄弟非得找个表弟来弥补兄弟之情。
赵红军没放在心上,但是孙和平还不时的注意他的动静,到现在孙和平也不知道赵红军已经认出他来。赵红军把这事写信给赵大海提了一次,结果赵大海让他不要理孙和平,就当不认识。
赵大海原本还对未曾捐肾给赵大菊而有点内疚,但是收到赵大菊那封信之后,他就只当没有这个妹妹,反正早就几十年没有来往,知道她过得好也就对得起死去的父母。
孙和平的事倒是小事,倒是老家的赵拐子还等着张金凤的消息。被赵拐子不停的催促,张金凤只得往娘家跑了一趟。
张家老太太已经老的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吃东西也已经不行,每天都以流食为主,最多吃点白粥煮烂的面条之类。张金凤看了也伤心,可是年纪大了,谁也逃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给老太太送了一袋她能吃的蛋糕,再帮着把被子换了,伺待着洗澡一番忙碌重新坐在床上。老太太洗完澡舒服多了,这才有精力的张金凤聊天说事。
张金凤也不想老太太操心,什么都是往好里说,最后走的时候还给老太太留了五块钱零花钱,全都是毛票。张金凤对这钱最后会落到谁手里心知肚明,但是不给钱,兄弟媳妇对娘老子肯定会更糟,她又不能时时守着,只能是时不时跑过来看看老娘,再给点钱让老娘留着,手里有钱兄弟媳妇为了得到老太太的私房钱也要对老太太好点。
张金凤从娘家出来,去了赵拐子看中的那姑娘家里。姑娘家里的人都在,她壮着胆子找姑娘父母把赵拐子的事说了,当然重点说了赵拐子以往的各种不良行迹,还有现在来源不明的财产以及新房。
赵拐子没想到请张金凤来打探消息,结果老底都被她露了个遍,要是知道他肯定会选择换人,怎么也不会请张金凤帮忙。姑娘也姓张,名叫张菊花,和张金凤自然也是本家,还能叫她一声姑姑,年纪也不算大,刚刚二十出头的年纪,长得自然不算漂亮,可是有一条,个头高。
张金凤把事情都摆在明面上,她也只是个中间传话跑腿的人,如果他们愿意,到时赵拐子自然会另外请媒人上门。张家一家子老老小小几乎没有多加考虑就同意了让张菊花和赵拐子先见面相亲。
张金凤来之前是做好了被赶出门的心理准备,结果她都说了赵拐子的各种不好,女方居然想都没想就答应见面,她怎么觉得这事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女方都答应见面,张金凤再不懂也不会多嘴,她只要把消息转告给赵拐子,让他自己另找媒人来安排,她也就可以功成身退,她又不缺那双皮鞋穿。
张金凤把好消息转达之后,就不再掺合赵拐子的事,好坏都由她去,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只能任由她去。
张金枝很快就没有空管这些闲事,她和村里一群妇女一起去十几里外的山上去捡油茶籽。这些山都是当地村民分到户的私产,但是山太多,很多人根本捡不完也捡不那么干净,于是默认山的主人自己捡过一次之后,其他人就可以去捡漏。
张金凤挑着箩筐去的,一天能装满也就差不多该天黑了,这还要树上结果多,遇上年景不好,结果少,想捡这么多难。油茶籽这东西种下去之后,差不多等于天生天养,不用耗太多精力管理,一般有山的地方都喜欢种,有了它一年到头的油是不用操心。
张金凤捡茶籽的时候,突然在山沟发现一片野葡萄林,她远远看到后,连油茶籽都不急着捡,而是跑去摘野葡萄。家里有孩子,这些东西带回去哄孩子,要是能买到糖还能自己酿葡萄酒。
一起来的罗寡妇和陈腊梅都觉得她是吃饱没事干,摘野葡萄的功夫又能捡多少油茶籽,这些野葡萄味道又不是多好,再说山里多的很,真想要明天把家里孩子带上自己来摘就是。
张金凤也不理这两人,罗寡妇是家里没有小孩子,她就一个儿子也在部队上,家里就她一个人。陈腊梅家里倒是有年纪小点的孩子,但是她家里儿子多,总共八个儿子,人称“八大金刚“,儿子多了孙子孙女也多。陈腊梅也和赵家一样,每个成年的儿子从结婚那天起就分家出去,更是因为孙子孙女多了,俩老在家里做点好吃的都要偷偷摸摸躲着孩子们吃,在自己家里吃口好的都像做贼一样。
回家的时候张金凤油茶籽没摘太多,倒是葡萄摘了一大堆,目测至少有二十来斤。罗寡妇和陈腊梅最后也忍不住摘了一点,俩人都只摘了几串尝新,陈腊梅表示家分孩子要吃,明天带上他们自己动手摘。
张金凤把野葡萄带回家之后,受到热烈欢迎,家里几个孩子围着她打转,只为多得一串葡萄。张金凤连夜把葡萄整理出来往林家送了一些,本家关系好的几家也送去去一些给大家尝尝。第二天她叫家里俩个媳妇也一起去,但是俩个媳妇都不愿意上山。油茶籽外壳上还有一层毛,沾身上拍都拍不掉,得回家洗澡才能清除,再说路也不近,家里还有菜籽油,何必这么拼。
赵大海也反对张金凤上山,但是劝又劝不听,只能放下手里的活,和她一起上山。第二天去山上的队伍又扩大了,不止多了赵大海,还有陈腊梅家里也多了几个人,家里十几岁的孩子也跟着一起去。
张金凤把野葡萄带回来后,生产队其他人家都知道了消息,有那些十几岁的孩子都相约一起上山。半大小伙子在家也没事干,平时也没有什么零食,难得听说山上有这么大一片野葡萄,个个都恨不到马上飞到目的地。
除了陈腊梅家的大孙子,还有其他人家十来个孩子一起,要不是领头的赵四奶奶家的小孙子做主排除了年纪小的孩子,这一群孩子绝对不止现在这么几个。
除了这群孩子之外,捡油茶籽的大人也多了很多,赵三婶也找张金凤作伴,要和她一起上山。结果上山的队伍越来越大,一群人老的老,少的少,还都是妇女儿童,年轻人一般都不愿意上山,嫌浪费还收获少。
第二天张金凤还特意拿了一个袋子装野葡萄,放油茶籽沾了那层灰,都不好洗。因为提前做了准备,又有赵大海帮忙,这次张金凤直接摘了半箩筐葡萄回家。
这次的葡萄她谁都没送,家里也一串都没留,全部都让赵大海连夜去客运站找赵红军战友帮忙捎去省城。现在赵家送东西都不用找熟人了,今年赵红军有个一起当兵的战友转业回来,然后分配到了客运公司跑长途,刚好就是跑柳城到省城这条线。
赵红军也曾托战友往里捎过东西回来,还交待父母有东西也让他帮忙捎回去,也不用再麻烦林建业以前的同事,免得人情欠太多,林建业难做。赵红军却不知道,赵家许久不去找他带货物去省城,林建业的前同事还念叨过,难得有人经常捎东西,他也能收到好处,结果现在连这点好处都拿不到,太可惜。
林晓玲在省城收东西其实也不方便,没有电话,只能不定时的跑去看看,或者赵大海捎东西之前拍个电报,现在换成赵红军战友,还得麻烦人家送来,还好他们每趟车也要经过家门口那个路口。家里没人的话,放在隔壁邻居家就可以,住了两年,林晓玲虽然和邻居关系一般,但是帮忙收下衣服,代收东西这种小事,附近退休在家大爷大妈见了都会帮忙。
林晓玲上完课回到家,邻居张奶奶把一个大麻袋交给她的时候,她客气的道了个谢就回家准备再打开,没想到边上就有其他人想看袋子里是装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