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时间,朝上众臣议论纷纷,只有少数有缄默不语,静等钰王下文,其余竟是一片反对之声。
耶律辰待身周的纷议略退,才又续道:“是新兵训练这三个月,儿臣除去日常操练,还设置许多障碍,这百余人都出色完成,儿臣以为,假以时日,这百余人必为将帅之才。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儿臣以为,不必依寻常晋升规制,埋没将才!”
“哦?”这一下,皇帝也颇为意外,身子微微前倾,向他问道,“倒不知钰王设置了怎样的障碍?”
耶律辰躬身道:“回父皇,山中一个月,儿臣几次统兵上山,其间,曾事先在山上布置简单阵法,故意令将士迷失其间。七万新兵之中,有不少人可以破阵而出,尤以各府公子为多,可是只有少数,可以引领同队将士同进同退。”
皇帝点头道:“嗯,征战之中,将士们之间配合默楔,互相照应,才可减少伤亡。”
耶律辰又道:“漠上两个月,儿臣除去借酷暑磨练将士耐力,还分队进行漠上重装急行军,与在山里相同,虽说表现出色的将士大有人在,可是能与同队兄弟同进同退的,却寥寥无几!”
皇帝听完,微微点头,手指在奏折上轻敲,问道:“你说的寥寥无几的几人,都在这百余人中?”
“是,父皇!”耶律辰答。
皇帝点头,目光扫过群臣问道:“各位大人以为呢?”
“皇上,有此先例,日后将士晋级,岂不是无所凭依?臣以为万万不可!”万雄杰又当先反对,立刻引起一片应和之声。
楚大将军摸着下巴思忖片刻,却点头道:“我苍辽虽说兵多将广,可是这几年出色的少年将军却不多,钰王殿下这倒是一个极好的法子!”
也就是说,楚大将军是赞成的!
朝中众臣都向他望去,其中不乏衡量的目光。
究竟是,楚大将军觉得此法可行,还是……因为楚大小姐瞧上了钰王?
孝康王跟着点头道:“朝廷任用贤能,本就不必拘泥于规制,也免得令有才能之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