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文安之发兵

振南明 一袖乾坤 2394 字 2024-04-22

所以文安之甘愿站出来做这个榜样教他们该怎么做。

四川最为混乱的时候他来了,就是为了让年轻人可以更好的看看怎样拨乱反正。

文安之虽然上了年纪可做起事来仍然是精神十足,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

田见秀等人十分钦佩,但也感到有些心疼,时常劝文安之要多注意休息,不必什么事都亲力亲为。

可文安之却摇了摇头,告诉他们一个统帅要想带好兵,就必须去不断的了解不断的学习。

你的天赋可以不够却绝不能不勤奋。

不然就会出现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崇祯朝十分普遍,文安之当然不想重蹈覆辙。

大明的积弊有很多,如果什么都认为理所应当,前人如何我也如何不去更改那怕真就是积重难返了。

要想中兴,就要有改变的勇气,有直面错误的勇气。

故而在统兵的时候文安之不是把自己当做一省巡抚,朝廷重臣,而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普通人。

一样会犯错,一样会学习,一样会改变。

在他的眼中个人威望不是最重要的,要勇于面对错误才能更好的改进。

可以说文安之获得诸将的支持不是因为他是朝廷任命的四川巡抚,而是靠他个人的魅力。

这也是为什么文安之当初说要去打成都,众人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却说这日大军刚刚准备拔营,斥候突然回报说抓到了东虏的一个探子。

文安之不由得精神一振。

如今已经是离开保宁进入成都府的地界。

在这个位置发现东虏的探子说明东虏的大军应该就在成都府内。

看来东虏是真的想要直取成都啊。

文安之决定亲自提审那名东虏探子。

既然明军想要取成都那出现的时机就一定要好,最好是等西贼和东虏打的不可开交两败俱伤的时候再突然杀出。

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东虏的动向了如指掌。

因为西贼不用说,肯定是以守为主的。

东虏是发起进攻的一方,明军只要掌握了他们发难的时机,就能做到在最合适的时机出现。

大西军对于土司们的报复是冷酷无情的。

张定国下了严令,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绝不留情。

他要让这些不可一世的土司低下桀骜不驯的头颅,懂尊卑守规矩,明白谁才是四川的主人。

土司的山寨虽然有一定的防御性,但面对西军的大举围攻显然抵挡不住。

各家土司单拎出来都远不是大西军的对手,张定国得以各个击破。

在泄愤之后大西军继续向成都进军。

经此一事后相信这些土司不敢再在暗地里捣鼓什么名堂。

不过在途径一片沼泽的时候大西军遇到了麻烦。

很多马匹直接陷了进去,一些士兵拼命拖拽想要把马匹拉出来,结果非但没能成功就连自己也跟着陷了进去。

眼瞅着马匹和士兵们挣扎着沉入泥沼,最终只留下一些气泡,张定国的脸涨得通红。

此前他从未遇到过这种事情故而不知该如何应对。

这面沼泽到底有多大多宽他一无所知。

就这么一眼望过去跟普通陆地也没有什么区别,可踩上一脚就将万劫不复。

这面沼泽就像一只拦路虎一眼横在中间,阻断了大西军的去路。

该死!

张定国在心中暗骂了一声。

无论如何他是不敢继续冒险趟过这泥沼了。

士兵且不论,战马可是极为重要的,每陷进去一匹张定国都心如刀绞。

临时造舟也不现实,且不说没有那么多的木头让张定国造舟,即便是真的造出了足够多的舟船,也不一定能够在泥沼中划的动啊。

无奈之下张定国只得派出骑兵四散侦查,看看有没有什么可能绕路行军。

只是这样一来时间就会耽搁了。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相信成都方面也能够理解吧。

文安之统领着明军已经进入了保宁。

目之所及皆是一片狼藉。

不论是城池还是村舍都有明显劫掠过的痕迹,大部分屋舍都被焚烧过,留下一堆断壁残垣。

文安之不由的长叹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