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朝天子 第八十一章 归路有血

庆余年 猫腻 5176 字 2024-05-18

大皇子与范闲分手后,便带着驻军冷眼旁观着东夷城内的每一处动静,此时的他与范闲,都觉得大势已定,就这样慢慢折腾下去,不论是南庆朝政,还是天下大势,都会处于一种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所以这兄弟二人的心情都非常不错,秋高气爽的时节,心中也是无比清爽,抛除了所有的烦恼。

甚至范闲都可以暂时不用去考虑十家村的问题,过去的问题。至于那位朝中红人贺宗纬,在他的眼中更只是一个小丑,根本影响不了任何事情。

今天是个好日子,这些天都是范闲这一生中难得的好日子。

黑色的监察院车队离开了东夷城,缓缓地行走在回京的官道之上,范闲并不急着回京,看一看四周金黄微黄深黄,各色杂然的漂亮树叶,和那些被涂抹成油画般的秋山,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当然,这一路上的血还在不停地流着。身为庆国权臣,剑庐主人,侵略者的代表人物,庆帝最宠爱的私生子。一路返京的范闲,自然成为了东夷城四周诸侯国的义军,乱民们攻击的第一目标。

说乱民或许不合适,应该说是义士。,东夷城内不肯接受投降,勇敢地进入山林,与庆国侵略者进行游斗的人们,大部分都是所谓的江湖人士,这些身有武力的人们,在维护自己的道德准则方面,明显表现的更直接一些。

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查知了范闲离开东夷城的时间,掌握了监察院车队回京的路线,一路都开始向黑色马车里的庆国权臣发起了暗杀,甚至是自杀性攻击的冲击。

直抵燕京约摸二十天的时间,黑色的车队竟一共遇袭七次,燕京方面接应的军队以及扎在交界处的黑骑并没有进来接应,大皇子也只是拔了个千人队给范闲,所以应付这七次大的袭击,竟是相当的辛苦。

范闲再也没有了赏景的兴趣,而是陷入了沉思之中。他个人的安全没有问题,来袭的义军们往往在扔下无数尸首后,不得已撤退,但他的属下,尤其是大皇子属下的西征军,也为之付出了不少代价。

因为陷于不停歇的攻势之中,京都那边的绝密院报,已经有三天没有到了。

范闲掀开马车的车帘,眯眼看着西方,在心中暗自祈祷,京都那边一切平安,自己在意的人一切平安。

……

……

当范闲在穿山越岭的那一边,庆国的国境之内,也有一个长长的车队正在孤独的夜路里前行,这列车队也是纯黑色的,当中那辆极宽阔的马车中,有一位老人家,双膝上盖着羊毛毯子,他的眼光有些浑浊,看着夜里的道路,觉得这条路似乎将永远没有尽头。

监察院前任院长,暗中执掌庆国黑暗力量数十年,庆帝最忠诚的臣子,庆国文官最痛恨的大敌,北齐人和东夷人最害怕的老贼,曾经影响了整个天下局势的大人物,陈萍萍老大人,终于踏上了归老的旅途。

这一次离开京都,并不是回老家省亲,而是回老家定居。一等功,赏赐无数,回家养老,是陛下给这条老黑狗难得的荣耀,庆国所有的文臣都是这样认为的。

陈萍萍的家乡在庆国的东方,如果从地图上看,就在东夷城的下方,但是距离澹州,胶州都有相当远的距离,相反离江南还要近一些。那里是一片并不怎么发达的贫困地区。

归老的孤独车队,离家乡还有很远,这一天,车队只是经过了达州,这是陈萍萍返乡必经的一处州郡。

车队没有通知沿途的官府,以免又惊得所有的官员都诚惶诚恐地出来向老院长磕头。

然而今天的达州却是灯火通明,官府里的衙役们,正在刑部上官的严厉呵斥之下,忙碌地四处搜寻着什么,查找着什么。

陈萍萍的眼睛眯了起来,他不记得达州里有什么重要的人物,他掀开车帘,招来了身旁一位面相陌生的官员,轻声问了几句。

那名官员面容陌生,然而那双眸子里带着一股洞悉世情后的狡黠,温和笑着应道:“提司大人回京的时候,咱们早就到了。”

陈萍萍有些疲惫地嗯了一声,眼神里却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想到了离开京都前,在皇宫里与陛下的那番对话,他已经瞧出了陛下心中最深处的那些意思。

这个世界上,没有比陈萍萍更了解庆帝的人,所以他的眼神很复杂。而马车旁那位陌生官员盯着灯火通明的达州,盯着那个突出重围的血人,眼神在震惊之余,也变得复杂了起来。

王十三郎听到这句话,沉思片刻,没有回答,而是站了起来,站在范闲的面前,缓缓抽出了腰间的佩剑,今日的十三郎不是行走于天下经历人心的青幡算师,而只是跟随范闲左右,不肯独活的剑客。

范闲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右手攀至后背,抽出大魏天子剑,剑光若秋水,与不远处的海水一映,更加荡漾。

没有任何征兆,无声无息的剑便刺到了范闲的面门前一尺处。

这是范闲第一次真正看见王十三郎动剑,也才明白为什么四顾剑将自己的衣钵全数寄托在这位年轻人的身上。毫无疑问,十三郎对于剑意的领悟已经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心念一动,剑尖便至,竟似乎已经超出了环境的束缚。

这就是心意坚韧所带来的恐怖境界,十三郎一旦动剑,心中便没有任何杂念,只有这把剑。

范闲手中的天子剑还斜指着四十五度的天空,根本来不及反应,面色苍白,腰后雪山处的霸道真气一炸,于刻不容缓之际,强行拔起身形,像一只沙鸥般振起双翅,飘飘荡荡地向沙滩后方滑去。

一滑便是十五丈,这完全不像是人类所应该拥有的诡异身法。

王十三郎一剑刺客,剑尖的寒芒缓缓收敛,而身前的沙滩上却无来由地出现了一道剑痕,就像是有人行过,有剑行过。

深深的一道痕迹。

……

……

二人相隔十五丈,范闲的手里还紧紧握着那把天子剑,他忽然间产生了一种错觉,十三郎这看似清淡直接的一剑,竟有了些当日东夷城城主府内,影子凝结了数十年功力心意仇恨而刺出的惊天一剑的味道。

他怔怔地看着沉默地十三郎,半晌后说道:“好霸道的一剑。”

话语出口,他才发现自己的声音有些沙哑,想来是为了避开这简单的一剑,自己体内的真气在极短的时间内提升太多,从而震伤了自己的肺脉。

范闲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脸上苍白的脸色渐渐回复寻常,深深地看了十三郎一眼,说道:“一往无前,这确实是你的手段,只是往常你并没有这么快,这般强大。”

“我练了霸道真气,只是连第一关都没有办法过,但体会到了这种功诀的味道。”王十三郎一剑无功,缓缓闭上眼睛,说道:“我已经想通了,贪多嚼不烂,我有手中的剑,何必再学庆帝的绝学?”

无名功诀太过霸道,尤其是在度过第一关口时,那种心神与身体完全割裂,完全冲突,无法控制的感觉太像走火入魔。当年范闲之所以轻而易举地度过这一关,是因为他前世最后的岁月,都是在床上渡过,他早已经习惯了浑身上下不能动弹只有脑子能动的植物人岁月。

所以知道王十三郎并没有能够踏上霸道功诀的道路,范闲并不吃惊,他只是吃惊于十三郎的悟性之高,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察觉到了霸道功诀的凶险,并且拥有如此高的智慧明断,马上中止了关于这方面的求索。

“如果刚才我躲不开这一剑,你会不会杀了我?”范闲翘起唇角,微嘲问道。

王十三郎沉默片刻后摇了摇头,他有些疲惫,直接坐了下来,就坐在了微湿的海滨沙滩上。那一剑看似简单,只是一个基本的屈肘动作,但要爆出如此快的速度,挟上如此绝决的态势,已经损耗了他太多的精力。

在短时间内,十三郎不可能再刺出同样的第二剑,就像影子在城主府中,也只能对四顾剑刺出那一剑。

范闲清楚地掌握了这一点,缓缓抬步,走向了十三郎的身边,带着一种莫名的情绪说道:“很多人都说贪多嚼不烂,连你也有这样的明断,可我往常总以为艺多不压身,难道我错了?”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淡淡的疑虑:“天下四大宗师,加上我那位瞎子叔,五门绝艺里我掌握了四门,就连叶家的流云散手,也被我摸到了大致的决窍。”

他坐在了王十三郎的面前,皱着眉头说道:“天下,不,应该说从古至今,学会了这么多绝学的人,只有我一个,然而今日的我,却被你一剑逼退,我学这么多有什么用?”

“能学会这么多,就已经说明你是世间最可怕的那个人。”王十三郎心性简单却不是大宝那种人,他极为敏锐地查觉到范闲心中渐渐升起的那种挫败感觉,看着他的眼睛说道:“任何一门武技,都需要我们用最专注的意念,一生的时间去修行去实践去完美,更何况是大宗师们留下的绝学……大人能够在二十几年的短暂岁月里,将其中四门修行到极致,这已经足够令人瞠目结舌。”

范闲修行了四大宗师的绝学,然而在王十三郎的这一剑面前,却必须暂退,他不由想到了四顾剑的境界,以及皇帝老子的境界,心中生出了难以抑止的黯然。

王十三郎看着他的双眼轻声说道:“你的悟性极好,尤其是基础打的无比之牢,加上这么好的运气……你应该是天底下最厉害的那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