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把朱厚照的监国之位给架空,最不满的自然也是张皇后,我儿子可是储君,你刘健老儿什么东西,居然敢剥夺我儿子的权力?
作为一个护犊的母亲,张皇后一直心中憋着这口气,但大明的安危完全系在刘健身上,张皇后只能强自忍者不发作,甚至太子向她倾诉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她也是劝解自己的儿子,目的是为大局着想。
如今战事缓和,丈夫病情日渐好转,已经可以处理朝政,她马上就在丈夫面前告状,想为儿子讨回公道。
朱樘一直都在病榻上,所知的事情,都是下面的奏禀,还有萧敬的转述。
萧敬在朝中就是个标准的老好人,从来不会跟谁急眼,即便他清楚刘健架空朱厚照权力,但却不对朱樘说,担心破坏皇帝跟首辅大臣的良好关系,但纸始终包不住火,现在张皇后主动出来发难,自然而然就把那层窗户纸给捅破了。
对此萧敬也能理解,张皇后认为朱厚照在这次战事中表现得很优异,不再是那些大臣眼中无事生非的熊孩子,同时顺带压一压内阁的嚣张气焰,让朝臣知道这大明究竟是谁家天下。
朱樘听到妻子的话,并没有偏听偏信,甚至有一些不悦,毕竟张皇后的行为,已经算是干政了。他没有即可表态,而是侧头询问一旁目瞪口呆的萧敬:“萧公公,内阁对待太子监国的态度,可是如皇后所言?”
萧敬实在不知该怎么回答,言辞闪烁:“陛下,这……老奴……老奴不知该从何说起……”
见萧敬并没有矢口否认,朱樘有了一丝疑虑,睁大眼瞪着萧敬:“实情怎样,你便怎么说……你只管说皇后所言,是否属实?”
萧敬知道自己再也隐瞒不下去了,赶紧跪下来磕头不已,嘴里道:“陛……陛下,刘少傅的确未曾听从太子发出的任何军政命令,但也事出有因……”
“啪!”
朱樘已经不想听萧敬解释,直接将张皇后送到他嘴边的药碗掀翻,怒气冲冲地说道,“太子可是朕亲自指定的监国,而且还是皇储,刘少傅为人臣子,难道不知孰轻孰重?还有,你这司礼监掌印太监是用来做什么的?摆设吗?”
萧敬知道惹怒了皇帝,继续重重磕头,申辩道:“陛下,老奴有错,但太子的的确确无时无刻不想领兵出城!刘少傅屡次劝谏太子,但太子就是不听,刘少傅这才……擅作决定!”
听到这里,朱樘心中的愤怒顿时消失大半,关键在于朱樘对刘健这个先生充满了敬重,现在萧敬把问题指到了点子上,朱樘也反对擅自出兵,自然没怎么见怪了!
{}无弹窗紫禁城,乾清宫寝殿。
朱樘的身体逐渐康复,整个人精神好了许多,这跟近来朝廷兵马与鞑靼人作战节节胜利有关。
沈溪带兵回援京城,解了京师之围,尤其是在西直门和正阳门打了两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仗,振奋了军心民心,鞑靼不得不狼狈撤兵,随后大明军队顺利克复紫荆关,鞑靼兵马仓皇北撤,大明王朝终于一洗前耻。
朱樘斜躺在龙榻靠背上,张皇后端着药碗,亲手服侍自己的丈夫用药。
朱樘笑着说道:“皇后,你别担心,你看这些日子朕的身体不是好多了吗?”
张皇后欣慰地说道:“是啊,皇上,眼看你身子骨一天比一天好,臣妾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服侍一旁的萧敬看着这对相敬如宾的夫妻,脸上带着欣慰的笑意,可惜没等夫妻俩说两句知心话,司礼监那边送来了奏本。
萧敬听到传报立即出了寝殿,站在门边喝斥:“没规没矩的,陛下龙体日益好转,现在最重要的是静养,有什么天大的事情需要过来叨扰?”
等萧敬把司礼监的值班太监屏退,重新进来,朱樘好奇地问道:“萧公公,外面可是有紧急军务?”
萧敬支支吾吾道:“没……没什么大事,我让先送到内阁去了,让内阁先给出票拟再说!陛下龙体为重,这时候应静心休养,近来九边重地基本太平无事,鞑子逃命心切,哪里敢与刘尚书麾下兵马对阵?眼看就要逃出张家口堡了!”
朱樘高兴地点了点头,转向张皇后说道:“皇后,你知道吗?大明朝这场战事,可算是打赢了!”
对于弘治皇帝来说,他的将士在战场上获胜,保住了大明江山,还是颇为欣慰的,现在把高兴的事情说给自己的妻子听,也可以在妻子面前好好风光一把。
张皇后虽然笑着应了一声,但明显张皇后的笑容带着一抹敷衍。
作为相伴多年的丈夫,朱樘马上察觉自己妻子情绪上的小小变化,问道:“皇后,你怎么了?不为朕感到开心吗?”
张皇后轻叹道:“皇上,很多事……臣妾不想说!”说完,抬起头看了恭敬立在一旁的萧敬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