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九一章 谢铎来访

寒门状元 天子 5061 字 2024-05-18

“唉,留在京城越久,朝中那些恩怨纷争便看得越透彻,以你现如今的年岁留在京城,我看并非什么好事。”

沈溪微微点头,看似同意谢铎的想法,但其实只是敷衍。

“谢老提醒的是……您老请过目,这是学生刚写就的告示,准备面向大众招募人才,请您指正!”

沈溪把之前让胡琏拿去张贴的告示誊本拿过来,让谢铎观览。

谢铎看过后,眉头皱得紧紧的,连连摇头:“不妥不妥,若不设一道门槛,连市井之人也可来报名,非但选不出人才,反倒有可能让一些宵小之徒混进朝堂。若有狄夷细作参杂其中,这责任你可能担当?”

沈溪知道老人家确实是在为自己着想,因此没有丝毫不悦,而是耐心解释:“但现在要选拔合适的人才,似乎只有这一条途径可走……毕竟那些功名在身之人,不会选择弃笔从戎之途。”

“或许真应该听从您老的建议,让陛下准允学堂在国子监选拔人才,但学生还是担心那些自命不凡的监生不屑到军事学堂这种地方,到时候反倒会生出事端。”

沈溪跟谢铎简单聊过,看看日头已到正午,便邀请老人家到衙门附近的酒肆简单对付一顿。

吃过午饭返回学堂,谢铎开始过问沈溪家事,把沈溪汀州府老家的情况,还有父母妻儿的近况都详细问过。

换作别人,不会关心这些。

沈溪一一作答,除了不能对人言说的事情,对谢铎并无戒心。

谢铎道:“唉,未曾想这才几年,你家里便生出这么多事来……老夫人过世一事,老朽有所听闻,你在朝为官,应多注意孝道,如此才能维持自己在朝野的清议。”

沈溪知道谢铎很在意道德礼仪的培养。

其实对谢铎这样桃李满天下的人来说,见到一个喜欢的后生,不以老气横秋的语气教训,已经算是给面子了。

对于此,沈溪只有老实应承着。

谢铎毕竟年事已高,谈了半个多时辰便困顿不堪,起身道:“时候不早,叨扰你这么长时间,怕是耽误你不少公事……这样吧,有时间到老朽那里,好茶招待。”

“好酒呢?”

沈溪笑着问了一句。

谢铎本已迈出一步,闻言不由回头打量沈溪一眼,道:“你现在也已为人师表,总还是没个正经,老朽那儿可从未曾备过酒水。”

出了门口,谢铎又重新回头来提醒一句,“对了,外面总在说弹劾刘瑾的事情,你可莫强出头,涉及朝争还是远离为好。”

跟别人的态度不同,谢铎给沈溪的建议,不是让他主动站出来拨乱反正,而是远离是非之地。

沈溪自然能理解,这是谢铎关心自己,如果不是出自好心,怕是谢铎这样严守中庸之道的老臣连提都不会提刘瑾这个名字。

为人师表,可不会教授学生如何经营朋党和官斗。

沈溪道:“谢老以为学生坐到这个位置上,有回避的余地吗?”

谢铎略微沉思,摇头叹息道:“哪朝哪代,都会有奸臣和佞臣,若非如此怎体现忠臣之可贵?”

“官场中修身养性独善其身谈何容易?不过这样也好,你出自翰苑,又是谢尚书亲自提拔,若你这个时候入阁,倒是比你留在兵部前途更加远大……你该跟谢尚书提一句。”

沈溪微微一笑:“这节骨眼儿上,学生暂且还是留在兵部好,入阁后反倒没有现在这样逍遥自在。”

“嗯。”

谢铎一听沈溪委婉拒绝,便没有再纠缠下去。

沈溪送谢铎到了军事学堂门口,马车已经等候在那儿,沈溪四处看看,问道:“谢老身体不好,为何不乘轿子?”

谢铎笑道:“有马车代步,已经很不错了。”

沈溪道:“这如何使得?难得谢老出一趟远门,还是乘轿平稳些,不过我这里也没轿子和轿夫……学生这就派人去请轿子回来,然后亲自送谢老一程。”

刘瑾离朝,在很多人看来,这意味着弹劾清算阉党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

沈溪也曾想弹劾刘瑾,但很快这个念头就被他抛开……满朝上下只有沈溪把事情看得非常透彻,不到刘瑾被朱厚照彻底厌弃的时候,做再多的努力也是无用功,甚至有可能把自己给搭上。

沈溪回去跟惠娘相见,惠娘好像知道一些外面的事情,好奇地问道:“老爷,北边是否又要打仗了?”

沈溪看着惠娘,笑问:“你如何知晓的?”

惠娘看了看李衿,这才对沈溪道:“之前派下人出去买米粮,说是城里的戒严虽然已解除,但鞑子又卷土重来,边关一线气氛非常紧张。如此一来,老爷岂非又得劳心劳力?却不知老爷是否要亲自前往边塞御敌?”

不但惠娘关心这事,连李衿也用疑惑的目光望着沈溪。

沈溪道:“这次我会坐镇京城,宣府那边根本不需要我亲自前往……之前我便说过,现在我的身份非同一般,这京城需要我来主持大局。”

李衿很高兴:“老爷不去边关最好,咱们大明跟鞑子是世代宿敌,打开国到现在,仗一场接着一场,但凡哪一场出了状况,怕是连躲在城池里都会有危险,以前的兵部尚书……哦对了,就是刘尚书,不也吃过败仗?”

沈溪笑了笑,关于刘大夏的事情,他不想过多评价。

刘大夏到底是有真本事,还是资质平庸却被后世片过分夸大,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沈溪庆幸由于他的出现,刘大夏未被刘瑾针对。

不过沈溪料想,若非此番刘瑾落进他精心设置的圈套,被发配至宣府充当监军,很有可能就要对已经致仕的刘大夏和韩文等老臣出手。

自己无意中帮助刘大夏化解一场劫难,也算是报答了当初他的提拔之恩。

惠娘问道:“老爷,既然北边要打仗,咱们在京城这边的生意,是否也要停一停?”惠娘到底还是闲不住,到京师后很快便置办起米粮行、茶庄、布庄等,沈溪虽然很想阻止,但又怕惠娘闷在家中生出病来,于是就听之任之。

“犯不着!”沈溪断然摇头,“这些个铺子我都知道情况,平素也不需要你们亲自过去打理,经营得好好的,停下来根本没必要。也不是说咱们非要发什么战争财,实在是这场仗打不到京城,一切照旧便可!”

李衿问道:“老爷怎确定鞑子杀不到京师?”

沈溪笑道:“三年前,鞑靼人十万雄兵把京城团团围住,最后还不是损兵折将,铩羽而归?到现在鞑靼人依然内讧不断,如今不过只是派一两万人马扰边,怎会轻易叩居庸关而入威逼京师?”

李衿低下头,思索一下后嘀咕道:“那可说不准。”

“衿儿!”

一旦李衿言辞对沈溪不敬,惠娘就要给脸色。

沈溪道:“衿儿想知道,我向她解释就是,惠娘不必着恼,我不会生气……衿儿,你所想其实我也曾担心过,但仔细推敲,鞑靼人内忧外患,此番主动挑起战端以威慑草原各部的达延汗部,其实担心腹背受敌,得把一半心思用来留意各部族兵马动向,绝对不敢无限制地扩大战事。”

“这次估摸会是雷声大雨点小,战争很快便会结束,连我之前的部属,都可能是高估鞑靼人的魄力。”

惠娘认真地道:“老爷,分明是您把鞑子打怕了,错估我大明实力,加之他们人心不齐,才不敢进犯京师吧?”

“嗯!”

沈溪将惠娘揽入怀中,点头道,“算是此消彼长吧,经过上一次惨败,鞑靼人几年都没缓过劲儿来,若非如此,宣府那一场仗怕是边军不会那么轻易便得手,难得到现在还能一直维持个均势,甚至有反击的机会。”

……

……

将刘瑾排挤到宣府当监军,沈溪跟刘瑾相斗算是完成最重要的一步。

谢迁那边弹压下一大批弹劾刘瑾的奏本,但朝中文官哪里肯善罢甘休?这在他们看来是弹劾刘瑾的最佳机会,此时不把握,更待何时?

很多大臣都憋着一股劲儿,准备将刘瑾及其党羽彻底铲除,仿佛刘瑾这棵大树已轰然倒下……但其实刘瑾只是暂时失宠,并未一蹶不振。

一连两日,谢迁都很烦心,因朝中群情激奋,全都是雪花片般涌来的弹劾刘瑾的奏本。

谢迁只能是把积压下来的奏本往自己小院搬,而沈溪这边则继续完善军事学堂,还有拥有后世参谋总部功能的军事指挥所。

自从刘瑾被发配,朱厚照在军事学堂问政后,沈溪在朝中地位急速攀升。之前兵部官员对沈溪虚以委蛇多,这会儿沈溪要做什么事,从兵部和京营调拨人手,都非常顺利,每个人都巴不得在沈溪面前好好表现一下。

经过沈溪调整,军事学堂学生迅速增加至一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