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以后家族亲戚之间往来,还是要注意分寸,
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亲戚多,有时候其实也代表麻烦更多。当然,若是真的需要帮助,或者觉得能扶得起来的,还是能帮衬就帮衬一把。
沈丙清也五六十岁了,又从商多年,这些道理自然明白,感谢父亲教诲后,便宽慰父亲这些他都想到了,以后做事情也会有原则,并拿妻子娘家来举例。
像是大姐朱翠华一家人品恶劣,便是早已不再往来了。
大姨子朱翠仙能干勤劳脑子也活,她又不愿单干,就委以重任。
小姨子朱翠竹更愿意呆在农村的家里,安心地相夫教子,小妹夫也没有太大的野心,就扶持他们在家乡办竹筒加工和养殖,如今日子也红火的很。
唯一一个小舅子朱嶂青耳根子软,能力也不够,就不给他太重的责任,只做些不太要紧的工作,让他能无后顾之忧,悠闲度日即可。
见他这些人情世故居然都处理地条条是道,而且也安排地十分合理,老人有些惊讶的同时,很是欣慰地
夸了一通自己的儿子。
沈丙清却没有居功,反而坦诚自己和妻子其实并没有这么大的能力,而是大半都是女儿林悦分析且安排的,就连当年开始做生意,以及能做到今日这一个地步,也都是因为女儿的缘故
老人得知这些竟然都是自己小孙女的主意,很是吃惊,连忙询问具体情况。
沈炳清就一五一十的,将这些年来的经历都告诉了自己的老父亲。
虽然他和自己的亲生父亲也只是头一回见面,对于彼此的性格其实并不太了解,但先前的一场相见以令这份血脉之情悉数化成了切实的亲情。
所以哪怕他已经58岁,快到花甲之年,在面对着自己寻找了十多年的亲生父亲的时候,依然像个孩童一般,仰慕和敬爱都非常纯粹,更有一种天然的信任。
因此,除了女儿是重生这件根本无法解释,也不希望再有第三者知道的事情外,其他的,只要父亲想知
道,他自然也都愿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只是这些年来,他家的故事实在太多,若是细细地说,只怕是几天几夜都说不完。而且他也还得考虑到老人的身体,有些事情不能讲的太细免得老人徒增担忧,便暂时只是大概地说了一下。
但即便如此,老人也还是能明显地听出自己那个今年才二十岁的小孙女对于这个家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可以说,儿子有今天,与其说是一家人齐心合力的结果,更不如说是小孙女安排的妥当。
说句不好听的,这个家,实际上已经是小孙女在当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