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八章 无为无不为

也只有这样,事物才能正常存在,健康发展。所以在道家看来,为人处事,修心炼性,都应以自然无为为本,避免有为妄作。

《管子》一书,即详细阐述了“万物天性”的道理。

“故凡治乱之情,皆道上始。故善者圉之以害,牵之以利。能利害者,财多而过寡矣。

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

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

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

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

无所不入焉。

故善者势利之在,而民自美安,不推而往,不引而来,不烦不扰,而民自富。

如鸟之覆卵,无形无声,而唯见其成。”

其意为,一切治理混乱的根源,都由上面开始。所以,善治国者要用"害"来约束人们,用"利"来引导人们,能掌握利害平衡的人,则财富增加而过错减少。

凡人之常情,见利没有不追求的,见害没有不想躲避的。

商人做买卖,一天要赶两天的路,夜以继日,千里迢迢而不觉得远,是因为有利益在前面等待着他。

渔人下海,海水深不可测,经常是逆流而上,冒险前行,航行百里,昼夜都不出来,是因为有利益在水中。

所以,利之所在,即使高入云霄的高山,人们也要上;即使是深渊之下,人们也愿意进去。

所以,善治国的,掌握住利益的根源所在,人民就自然羡慕而甘心接受,此时无需政策推动,他们也会

前进;无需政策引导,他们也会跟随;不烦民又不扰民,而使人民自富。

这就如鸟儿孵卵一样,不见其形,不闻其声,小鸟就破巢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