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见到孟夏立刻走了过来,收了伞放到门角坐到孟夏对面才道:“这几日正忙呢。”
“嫂嫂忙,怎么还进城来了?”
“本来忙完就要去告诉你的,你阿兄在城里寻了点事。”
“阿兄在城里寻了点事?”孟夏虽恼大茂曾经想用她做填房或做妾挣聘礼的事,但大茂到底是她亲兄长,听到他能在城里能找到事,而显然是优差,否则不会把芦花也接城里来,还是发自内心地开心,又叫了一碟点心才问,“阿兄寻到什么事?”
“在‘紫衣坊’做帐房,不知‘紫衣坊’的东家怎么看中了你阿兄,一个月竟许五两银子。”
孟夏再一次听到“紫衣坊”,按贺中珏和那病态男子的对话,这“紫衣坊”应该是那病态男子的产业,病态男子和章飞鹰明摆着不是寻常的商贾,心里有些担心地问:“嫂嫂,阿兄如何去了这样的地方,不
会有假吧?”
“不会,不会,那‘紫衣坊’的东家特别中意你阿兄的才干,本来我们一家住在乡下,他说为了方便大茂顾家,先就支了十两银子给我们在城里安家,十两银子呀!”芦花的语气十分激动,那又透着自豪,当初因为孟大茂家里穷,方圆几十里地的姑娘都不愿意嫁到他家,而她连聘礼都不要,与家人闹到绝交嫁给的孟大茂,现在孟大茂的才能终于让人发现了,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十两银子能置多少东西呀。”
孟夏因为孟大茂要用她挣聘礼,与孟大茂总共没有讲过几句话,知道他炫过一手好字,但至于别的本事,孟夏还真没看出来,所以不敢妄下评论,病态男子明显是个阴沉不定、心思歹毒的性子,不是个轻易可以交心的人,十两银子按寻常人家,那是个大数目,但按这病态男子对贺中珏出手就是百两黄金的做法,显然那连一毛都算不上,但这些都是孟夏的揣测,本与这孟大茂说不到一处,而孟大茂又是芦花心中的神,孟夏只得道:“嫂嫂,这城里的人不比乡下人纯
朴,鬼心思多,你和阿兄要当心。”
“那是,那是!”
“娘可有搬到城里了?”
“当然是一起搬到城里了,否则婆婆一个人在乡下,谁照顾,说来可惜了那两头猪都才半大,大茂等不得,非要把一家人都搬进城,否则今冬过年,咱家也可以象庆祥叔家那样杀头猪,现如今只得便宜地卖掉了。”
孟夏从各方言语知道,芦花跟大茂是不一样的,嫁了过来,是踏踏实实要过日子的,那两头猪苗是芦花向庆祥叔家借钱买的,每日喂得特别精细,就算计着到了年底可以卖一头杀一头,再把家里无人种的几亩地好生经营一春秋,日子也可以过得宽裕些,所以芦花每日都任劳任怨地忙碌着。
孟夏虽没有大茂说几句话,知道大茂和芦花的志向是不一样的,不想让芦花再心疼那两头猪,便问:“十两银子可以买多少头猪了。”
听了这话,芦花立刻眉开眼笑地道:“就是,就
是哩!”
“那家里的房子和地呢?”
“大茂把地借给了王二愣家种,房子也托他娘看着,我想那地只要种就是有收成的,想收几个地租,你阿兄说我眼光短…什么来着,总之是说我看得不长远。”
孟夏知道多半这事芦花又让大茂骂了,便叹了口气道:“嫂嫂,既然阿兄有本事,些须小事,你就别跟他计较了。”
“那是,那是,家里的事,我自然都听你阿兄的,对了,你托人带的银子,娘收到了,刚收到要托人给你回话,这不又忙着搬家。”
孟夏在心里叹了口气,原本以为自己到城里,和贺中珏合计着辛苦经营,好好过日子,一个钱一个钱地积攒,也许有一天能买房置地,过上自己向往的日子,而到了如今,那贺中珏与病态男子出手就百两黄金的交往,孟夏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可笑。
“小姑,小姑,你怎么了?”芦花连叫了两声,
孟夏才回过神来道,“嫂嫂,你只管忙就是。”
“我把新屋子收拾利落了,你也有个走动的地方,那就常回来,我给你多做些好吃的,你看你瘦瘦的,身上没一把肉。”
孟夏很感动,长这么大,她从芦花身上得到的温暖最多,于是握住芦花的手道:“嫂嫂,自己也要注意身子,别太劳累着了。”
“我怎么会劳累着,在秋天的时候,我在娘家也是个劳力,那些男人还不抵我呢。”
“知道嫂嫂能干!”孟夏摸着芦花有些粗躁的手道,芦花喜欢有人夸她能干,本有些泛着经晕的脸,立刻笑开了,“对了,那王玉对你好吗?”
“好!”
“怎么在乡下,你每日倒精神得很,今日看上去恹恹的,莫不是哪里不舒服?”
“没有,嫂嫂,这几日下雨,人总象睡不够。”孟夏生怕芦花发现什么担心,想着桃樱的话,也不知道是真假,不由得又问,“那表兄一家呢?”
“那舅有一起做生意的带了消息来,说表兄掉河里淹死了。”
“啊!”孟夏没想到这个表兄当年只有一面之缘,这再没见过就死了,“果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