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约人

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科举乃立朝之基石,人才之根本。

这次的科举初时在朝野内外闹得沸反盈天,但由于皇帝雷厉风行,以快刀斩乱麻之势讲杨洪元赶去了扬州,又扎扎实实地敲打了一些心怀不轨之人,所以接下来的一系列措施进行的很顺利。

未免劳民伤财,皇帝没有下旨重考,所以成千上万人的大科举没有重演。但又因为科举确实泄题,且不知泄题的范围有多广,有多少人是提前知道题目的,所以不重考对很多人其实不太公平。

为公平起见,皇帝下旨,让科举的前二甲,共计二百七十六名进士,及三甲的前三十四名,凑满三百人,重考一次。

如此一来,倒是相对公平了。

无论众人心中如何作想,天子金口玉言,不得不遵。

在一系列的考试科目进行之后,赵杨再一次做了一边题,九日之后,科举完毕,赵杨毫无例外,又得了会元,庄一舟却发挥的不太好,比之前掉了二十多个名次,卷子批阅出来之后十分懊恼,纠集了几个学子找赵杨大吐苦水,

羡慕嫉妒兼而有之,但更多的是希望与赵杨及招架打好关系,以后守望相助。

几人说了好久的话,兴致颇高,只差秉烛夜谈。

第二日,赵柔嘉不管赵杨如何推脱,一心拉着赵杨出门。

“二哥,我知道你考试乏累,此次考试颇多波折,可无论如何考试都完了,我就想让你轻松轻松,反正考试已经考完了,殿试还有好几天,你再努力也要好好休息。哥,我知道你想考状元,可是有的时候,状元并不是最好的。”

赵杨面色一凝,揉了揉太阳穴,苦笑道:“你又知道什么了?”

他这个妹妹一向右注意,对朝堂之事有种说不出的熟稔,尤其是对大局的判断,往往有独到之处。

难道这次考试有什么官司在里面,而他没有察觉?

赵柔嘉道:“没有。不过状元是皇帝点的,皇帝如何想的,谁能知道?状元榜眼探花,除了真正有才学的人能超出所有人鹤立鸡群,不然第一第二第三有多大差别?要走仕途,三元及第固然很好,可是有时候也未必见得,哥,咱们的大庆每年三年就有一个状元,虽说难得,但站在陛下的角度,状元他见的多了,未必有什么稀奇。所以,尽

力就好了,你平时这么努力,只要保证在大殿上正常发挥,无论什么样的结果都是好的,在我心中,哥哥已经是最厉害的状元了。”

赵杨怔了怔,细细琢磨了一番她的话,觉得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