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体制内转正

杀戒 木土七小 1647 字 2024-05-20

军部的推荐信非常重要,可以不经过春秋两考,直接封为朝廷四品以上大员。

如今整个平西军团集体推荐了周天,那就证明各级将官都放弃了自己的推荐机会。要知道各大军团三年一次的推荐,那些将官争得几乎打破了

头。平西军团却是这样的一个结果,当真让人感到意外。

更重要的是,军部的推荐信是王朝立国之初,由先皇定下的规矩,只要林承周以军部的名义在早朝上进行了提交,按着祖制,任何人都不得驳回,现任的皇帝也不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周天这个军械监代尚书,其实完全就是体制外的一个雇佣工,他的身份本质上是一个草民,并不是真正的朝廷命官。体制内外,隔着一道厚厚的墙壁,普通人想要进入体制内,除了春考秋考,还要经过吏政部漫长的考核,中间不知道有多少门门道道。一个七品官员或许一辈子也升不到四品。

虽然只是一个代字,实则是天壤之别。代尚书的名头,说罢免就能罢免。而一旦成为真正的朝廷命官,那就不是那么容易被人革职了。

沉默了一会儿,皇帝又问到:“平西军团的推荐信中,可言明奏请了周天的官职?”

林承周答到:“皇上,正如我之前所说,平西

军团全体将士,推荐周天成为真正的军械监尚书。”

皇帝半张着嘴,有些回不过神儿来。刚刚他才言明,只要周天收回了河西五十里盆地,就为他正名,去掉那个代字。对皇帝来说,周天正名并不是问题,堵住秦儒华的嘴才是关键。

如今周天已经算得上有了军功,但秦儒华并不买账。皇帝有意让周天再积功劳,才故意说出收回河西盆地后为他正名的话,不料周天还没有动身去往西潼关,平西军团的推荐信倒先来了,而且是全体将士一致的意见。

“既是如此,儒华,着吏政部下达正式的帝国文书,任命周天为军械监尚书。”皇帝说到。

秦儒华阴沉着脸,却找不出反驳的理由。军部推荐是独立于吏政部考核之外的一条渠道。大凡驻守边关的那些将官,都没有什么文化,若是仅依赖春秋两考,恐怕一辈子都没机会升官。

这是王朝立国之时的祖制,秦儒华不敢再提出反对意见。

周天转正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林承周可谓是最后抛出了军部推荐这个杀手锏,一锤定音。

但秦儒华还不肯罢休,略略思忖了一下,又说到:“皇上,周尚书既已立下军令状,虽然尚书的名头已经由军部进行了推荐,但若是周天收不回河西五十里盆地,又当如何?”

还不待皇帝开口,周天便先说到:“若是收不回河西五十里盆地,先革了我这个尚书的职,然后我本人交由秦丞相任意处置,绝没有半点怨言。”

秦儒华的脸上终于由阴转晴,大声说到:“好,那就一言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