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桓王这个人啊,怎么说呢,虽然周室衰微,但他好像还是很努力的样子,至少存在感还挺强的。哪怕是繻葛之战打输了,他也依然活跃在搞事的前线,在晋国的内战中左右横跳;现在和郑国彻底翻脸了,之前被用来制衡郑庄公的虢公也有点弃子的味儿了。】
【当然,现在这个虢公不是之前那个从周平王时就想分权给他的虢公忌父,而是繻葛之战才第一次出现的虢公林父。他遇到的这个事情怎么说呢,也是他自己给周桓王的把柄。没事儿为什么要跟上司说自己下属的坏话啊,而且人家还比他更理直气壮。】
【总之这次说坏话的结果就是,虢公被自己的下属带领王师讨伐了,最终虢公不得不逃去了虞国。说起来,有个成语叫啥来着,是不是假虞灭虢?说的就是这两个国家了。】
“此女之前似乎说过什么‘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听起来像是他们的谚语。原本她以此描述郑公与周王林的关系,如今看来,给虢公使用当是更为适宜。”冯的指节支撑在自己的下颌底部,言笑晏晏。
“无德之人,远不如周王宜臼。”寤生本在闭目养神,听到这句话眼也不睁地评价道,“尽管世道如此,至少周王本该高居云端。”
庄姜的声音没透出什么感情:“为王者自当拨乱反正,否则便不配为王。如此说来,周王林至少比周王宜臼更有魄力,毕竟讨逆也算是维护秩序的一部分。至于战败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可惜如今之世,只有高居云端才能保留周王最后的颜面。”文姜勾起一抹笑,“已经不是周王和周礼能够全然主宰世间的时代了,兄弟舅甥又如何,握在自己手里的权力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她笑得颇有几分放肆,甚至在丈夫看过来的时候都未曾收敛。二人对视良久,鲁侯允先行避开了她的视线。
终他一生,从未听闻过所谓鲁人孔子之名,后人却似乎对其十分推崇。所以他死后,鲁国在她手中应当也没有沦为齐国的附庸。允想道,何况她说得也没错,否则昔日他怎会选择与羽父合谋。
熊通作为自立为王的叛逆者则十分认同文姜的话:“夫人所言甚是,如今正是打破僵局的最佳时机。”他看向文姜的眼神满是赞赏,文姜则微微颔首以示意。
正当众人以为有什么好戏可看时,不过片刻熊通便收回了目光,随即深深叹一口气。也不知他究竟想到了什么,众人清晰可见的只有他连眉眼都柔和了些许。
【之前说到的那个秦国把自己抓到的芮伯送回国,和他亲娘芮姜打对台戏也发生在这一年,也就是桓公十年。当然,很难说芮姜这时候还有没有活着,也许只剩下芮姜扶植的新芮伯也说不定。】
【接着是虞国的故事。其实很多小国家对我们而言都没有什么存在感,反而是由于各种成语典故和著名人物才变得耳熟能详。比如虞国,除了假虞灭虢之外,还是百里奚的故国,这次这个事件中则记载了一句名言‘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事情发生在虞公和他的弟弟虞叔之间?[仇了,他要求齐国也一起出兵伐鲁。齐国呢,虽然和郑国一起整过不少活,但是鲁国对齐国而言也比较重要,大概是有些左右为难。所以齐国的主力部队是从卫国那里借的,也正是因此,这场战役不称“侵伐”。】
【不过话虽如此,齐侯、卫侯、郑伯三位国君还是带领大军一起围了鲁国的近郊,这个地方叫做郎。但是这场战争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因为一来,鲁国也没有那么弱;二来,鲁国使用的顺序叫做“周班”,就是周封爵的顺序。】
【之前滕国和薛国争见鲁隐公的时候我们就说过,同姓大于异姓大于庶姓,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是平等的话,地位的高低顺序就取决于周封爵的位次。郑国是周宣王时分封的,排次在后理所应当,除非郑国现在就去把周王推翻。】
【所以鲁国觉得自己一点都没错,从道理上讲也确实没有错。甚至在《春秋》记载这件事情的时候,明明是郑庄公主导的战役,却依然在记载的时候把郑伯放在了最后,也还是按照周班来排序的。所以这场危机最终大概还是不了了之了。】
【当然,至于为什么排序的时候齐在前卫在后,可能是因为在周的血缘社会里,姜姓本质上是自己人,和姬姓同样是构成周的核心——毕竟在同姓不婚的情况下,一个姓怎么繁衍出一整个国家呢。】
“都说姬姞婚,生而蕃。然而看几位夫人便可以知晓,都是姜姓,也都是嫁与姬姓国。”冯作为商人的后裔,说起这个话题来格外有立场,“周族本为姬、姜两姓构成,姞姓,不过是占了后稷元妃之名罢了。”
宋公冯作为在场最被嫌弃的人,此时却并没有人反驳他,因为他所言的确是事实。鲁国多次嫁女入纪,纪为姜姓;齐国亦数次嫁女入鲁,同样是姬姜联姻;庄姜所嫁的卫国,也是武王兄弟之后。
而寤生自己虽然娶于嫚姓邓国,雍氏女则姓姞,但他母亲武姜的身份毫无疑问。也就是说,姬姓和姜姓尽管都会与其他姓通婚,唯独彼此之间仍是忠实的盟友,哪怕时至今日盟友关系已经不那么稳固,这种婚姻的传统依然延续了下来。
【好的桓公十年就这些事儿,明年,郑庄公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这不仅仅意味着郑国争位的狗血戏码即将开场,也意味着,郑国的时代就要结束了。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就从鲁国国史开始的那年开始,郑公毫无疑问是这二十多年的岁月中绝对显赫的人物,如今不知有何感想?”冯扭头问道。
“绝对显赫?不过是与周王对抗罢了,当不得如此赞誉。”寤生微笑,“况,此女之前有句话寡人颇为认同,‘王权没有永恒’。从她所言便可知,如今纷乱之世将在数百年后终结于秦,秦之后再有所谓的汉,此后又不知王朝凡几。”
“与我等亡者何干。”
允讥笑道:“若是无干,你何必停留到现在?”
“无奈家有不肖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