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桢用了十七年的时间,编写了《农书》,全书十四万字,共十七卷,插图三百零六幅,书中所介绍的机械,工具,多达一百余种】【1】

朱元璋直接感慨道:“这就是个大才!”

出身农家的朱元璋,更能体会到农事的艰辛,农民的不易。

【王桢还有一项重要的发明,那就是继毕昇的胶泥活字印刷术后,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术,并制定了木活字的规格,和转轮排字架,并将之编写成《造活字印书法》一文,附在《农书》之后,也成为了历史上记载印刷术的重要史书。】【2】

王桢的孙子听到天幕的话,赶紧起身走到书房,从书架上拿出自己祖父编写的《农书》。

王桢颤巍巍的手,接过孙子递来的书籍,眼里泛起欣慰的神色。

他的心血没有白费。

“客儿,如果有人来求书,就把书交给对方!”

王桢对孙儿交代道。

客儿是王桢孙子的乳名。

他的祖父从他长大后,已经不叫自己乳名了。

一时听到祖父这样喊,再看看他垂老的面容,悲从心起。

“谨记祖父的叮嘱!”

王桢看自己孙儿难过的神色。

安慰道:“世人自古看不起奇技淫巧之人,我这著作能流传于世,就算留名青史了!”

“这可是多少文臣将相,求不得的。”

皇宫里,朱元璋也对这个大才好奇起来。

朝殿下的大臣道:“有谁知道大才王桢的来历?”

殿下的文臣武将面面相觑,他们也不知道王桢这个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也是第一次听天幕说。

“陛下,臣倒是听过父亲提起过此人!”

一位年轻的武将,站出来道。

朱元璋一看,是自己外甥,李文忠。

他的父亲,就是自己的姐夫,李贞。

“当初在还未投亲陛下之前,父亲带着我相依为命,又逢战乱,四处奔逃,那时饥寒交迫,衣不庇体,感染了疾病,正是王桢对我父子施药,才能保住性命,见到陛下!”

那时候他也有点年幼,再加上生病,所以记忆不清醒,现在想起来,应该就是这个王桢。

朱元璋听到外甥提到过往,一时心有戚戚。

家里至亲,就是在饥寒战乱的环境中没的。

所以,他怎么能不对家里人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