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诚实守信。

四:君子之道,就是做一个人品德涵养高尚的人。

五:天人合一

六:致良知

七:知行合一

八:学以致用

其中,前四项是程颢的主张,后四项是程颐的主张。

程颐的主张跟明朝王阳明的主张,都是起源于儒学。

但在知行合一上,有分歧。

程颐的理学的“知行合一”,是先知后行。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边知边行,强调实践。

其实王阳明曾经也是程颐“知行合一”的追随者。

最出名的,就是对方“格竹子”。

盯着竹子冥想,试图从中得到道理。

他思想转变,其实是在龙场驿。】

大明,正德。

“快,追上对方,督公说,只要擒到对方,生死不论!”

王守仁奔走逃窜,躲开追兵。

但身后的追兵受了奸宦刘瑾的命令,死咬着不放,怎么都躲不开。

看着眼前的江水,王阳明脱下衣服鞋子,往江里一丢。

赤着脚,只着里衣,隐身遁了。

“……王阳明在龙场悟道!”

已经假死脱身,不知道何去何从的王守仁。

突然听到“龙场悟道”。

既然大家都姓王,都有追求的道。

那谁王阳明去得,他王守仁如何去不得?

脚步一转,朝龙场出发。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真正做到了实践。

对方可以算是一个实物基建玩家。

在龙场的时候,王阳明教导当地老百姓如何建造房屋,所有的建房材料,都是自给自足。

在思想上,也把儒家文化带了过去。

建造简陋的书屋。

还带领当地人放火烧荒,教其耕耘。】

【龙场悟到道以后,王阳明就创立了心学。

也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圣人!】

“圣人?”

程颢不可置信。

古往今来,能被圣人的,只有孔孟!

对方一个来头都不知道的小子,竟然也能成为圣人?

而且听天幕所说,对方还曾经是自己的“追求者”。

程颢突然有些复杂难言。

还有一些酸意和那不合时宜的嫉妒。

但圣人的名号,哪个文人都经得住诱惑?

多少文人,前赴后继,连“圣人”门槛都摸不到。

难道,对方的“知行合一”,比他们二程的对。

先知后行,难道错了?

两兄弟骨子里的谨慎,让程颢觉得,要先知道其运行的规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他觉得程颐没错!

先行后知,那就可能出错,甚至半途而废。

“祖父,祖父,我今天能钓到鱼吗?”

拿捏鱼钩的童子,问身边的老者。

老者捏着胡子,哈哈一笑:“你去钓了才知道!”

陷在自己困绪里的程颢,突然灵光一闪。

脑子里的混沌被劈开。

“钓了才知道!”

“钓了才知道!”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