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x韩信

刘邦又和项羽寒暄了几句,没咸没淡的,因着两人心里都还藏着事,很快也就散了。

刘邦要尽快回去,把这些今天怀王算计自己的这件事情,同麾下的谋士好好商讨下,尽快拿出一个以后的章程来。

而项羽这边,则是慢悠悠的往外走着,走到僻静处时,趁人不注意拐进了一道小巷里。

在那里,范增已经等了他一会儿了。

项羽一露面,范增就神色不虞,他往项羽跟前走近几步,又理了理自己的胡子:“小将军,你这是什么情况?夜里你说你想去救援赵国,我配合了你,可你既然已经接下这份累活脏活了,为何那奖赏又不要,不给自己积攒一些资本也就算了,怎么还甘心给怀王当牛马起来了?”

项羽赶忙摆手,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了范增听。

“亚父,您误解我了。实在是这个秦王之位不能接呀!我们起义军走到今天,无论喊的口号是什么,打的旗帜是什么,左不过使命都是——为天下人灭秦。既然要顺应民心,那么就得真的弄懂天下黎民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眼下所有人都希望恢复到周朝的状态。可,周朝的东西便是好的吗?

老百姓都很朴素,他们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不识字,对这个世道的认知也很浅薄。他们只能粗浅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周朝,周天子分封天下,虽然后期战争也很频繁,但到底还给他们留了一条活路,他们只要好好种地,还是能吃上饱饭的。

而到了秦朝,设了郡县,这一制度虽然说在秦廷的角度看来具备各项优点,便于管理了,中央王朝更有权力了,地方因着没有兵权,也很难整出幺蛾子来了。但是,各种苛捐杂税,□□恶行,落到老百姓头上,最后还是把他们逼上了造反这条路。

因着这两相对比,他们觉得周朝的一切都是他们期待想要的,而秦朝的一切,都是他们设法要逃离的。你很难说他们错,但是确实这个想法有问题。

确实,周朝绵延国祚八百年,秦朝始皇帝统一六国后在位不过十一年,天下又现乱世。乍一看,还是周制更能稳定天下。可是,这不能证明秦制就劣于周制的。始皇帝穷尽毕生力气,也不过做到了形式上的大一统,大家车同轨,书同文,但整个九州大地尚未来得及统一思想啊。六国百姓还是自认六国人,谁又觉得自己是秦朝人呢?

我相信,倘若,再给始皇帝二十年,三十年,黎民百姓的认知会逐渐改变的,彼时必将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但是,很遗憾,我们没能看到,因为始皇帝就是死得太早,所以也没办法。

我觉得,秦并非毁于秦制,而是毁于始皇帝的后继者无力扛起这天下,继续顶住压力施行他的政策,并有效修正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二世贪图享乐,导致老百姓完全没有体会到这种制度的好,所以他们往上寻求解脱,期待周制。

但我们读过书,我们知道周制必然还是会导向下一个乱世的,且生产低下,既然这样,为什么我项羽还要入局?”

这一通大道理,直把范增说得一愣,他讷讷开口道:“这便是你昨夜从神音里悟出来的?”

项羽摇头:“不止,我一直都有这么一个模糊想法的,加上昨天亚父点醒了我的,我一下子就想通了这些。我想要征服的天下,终究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而是天下人的事。

之前反秦联盟达成时,大家都说着一旦灭秦,就要痛快的分封天下,有功者封王拜相,然后大家就可以锦袍加身,荣归故里。虽然嘴上这么说着,但是一个个心里都门清,这不过权宜之计。

包括今日议事厅中的这些带兵的将领,或者割据一方的诸侯们,所有人脑子里无时无刻想着都是如何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左不过现在是没有一个压倒性的人出现而已,大家都差不多,所以只能走分封这条路子,可分完,总还会打起来的。

民生凋敝,这天下实在经不起这么大的折腾了……”

想通的何止是项羽,范增立刻神色一凛,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眼前的这个人,并不是自己俯视的角度下,从这乱世当中随便择的一个只有实力的将领——

更是一个也许可以为这天下带来转机的人。

自己只是稍一点拨,他就可以从此真把天下黎民放在心上,这样一个人,倘若以后真的能拿下整个天下,何愁不能青史留名啊!

范增再开口,声音有些泛哑:“小将军,您要想清楚,您选择要走的这条路,注定泥泞,所要承受的阻力也比你想的要大。

倘若之前的路,您还是在顺着武信君画好的轨迹往前走,那么,从此往后的路,就需要您自己摸索了。一旦走错,身败名裂都是小的……”

他说着说着,竟情不自禁的对项羽就用起了敬称。

山河社稷,实在太沉重,光是听范增话里的描述,项羽都有些透不过气来,更不要想,日后他是打算把这份责任扛在肩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