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周硕如何吩咐孟思齐,准备跟张子良学阀小团体秋后算账。
单说刘清澜教授这边,经过一番活动,最终还是请出了几位史学界的大小牛,为周硕说话。
几位史学界的大小牛一下场,网上对于周硕一边倒的批评风向马上就有所转变。
双方有来有回,也算是正常的讨论了。
按理说,以刘教授的师兄王立元的地位,完全可以请动更高级别的巨牛,甚至是巨犇,为周硕说话。
但还是那句话,在看到周硕的作品之前,巨牛和巨犇们是不会轻易下场的。
而且,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双方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一切都要等周硕的作品问世才会揭晓,此时请出几位巨牛来,完全就是用高射炮打蚊子。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介绍一下学术界的等级划分:
首先是本科生,除了极个别天赋异禀或者家里实在有能量的本科生之外,绝大部分的本科生,都迈不进学术界的大门,至于他们写出来的那些毕业论文,不过是一些学术垃圾而已。因此,本科生们,就只能算作是入门级别。
接下来就是硕士研究生,研究生们,一般都自嘲为研究僧。这个自嘲,说的就是研究生们宛如苦行僧一般的科研生活。
绝大部分研究生,都只不过是老板们(即项目、课题负责人)手底下的免费牛马,好一点的,还能从老板那里要到一两个署名权,差点的根本就什么都捞不到(尤其是工科和生物化学一类),这些人,在学术界就是基本劳动单位。
只有极个别优秀的研究生,才能做出一些成果,把自己的文章发表在相关杂志上,这样的人,就算是在学术研究上登堂入室了,特别优秀的,也勉强可以称得上是小牛。
然后就是博士研究生,能够顺利硕士毕业,读到博士,不管怎么说,都表明着这个人已经具备了独立的研究能力,做出了一些研究成果,这些人,就是学术界的中流砥柱,大部分正常的学术研究,都是由他们完成。
一些优秀的博士研究生,他们的研究能力扎实,有想法,有灵性,偶尔能够做出优秀的成果,文章经常发表在相关杂志或者期刊,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这些人,就可以称得上是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