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1年4月初,蓝星上呈现出一幅紧张而有序的忙碌景象。
世界各国仿佛达成了一种无声的默契,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嫦娥重载火箭的发射工作。
如今,几乎每一天,各国的航天发射场上都会火光冲天,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一枚枚嫦娥重载火箭不断的再去登月。
这一切都源于月球基地那宏伟而艰巨的建设。
这座未来将容纳蓝星各国数十亿民众的庞大基地,其所需的物资材料以及建设人员数量堪称天文数字。
每一块用于搭建居住舱的特殊合金,每一台保障生命维持系统运转的精密仪器,每一位投身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都不可或缺。
各国民众们抬头仰望天空,常常能看到各国的嫦娥重载火箭拖着长长的火焰尾迹,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流星,朝着月球的方向飞驰而去。
这一道道绚丽的火光,不仅是科技的象征,更是人类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在蓝星的不同角落,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亦或是其它位置,发射场的光芒照亮了各个大陆,展示着人类为了生存而团结协作的伟大力量。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月球之上,同样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24小时不间断地,有火箭缓缓落下。
伴随着着陆时扬起的大片月尘,舱门开启,新一批的物资和支援人员踏入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一箱箱密封的食物、水和氧气罐被有序卸下,为基地的建设者们提供生存保障。
一台台先进的建筑设备和科研仪器被小心翼翼地搬运出来,投入到紧张的建设工作中。
新到来的支援人员们,顾不上疲惫,迅速与早已在此奋战的伙伴们会合,投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各国在这场关乎人类命运的伟大工程中毫无保留,倾尽全力地运送着物资与人员。
正是这种无私的奉献和不懈的努力,让整座庞大的月球基地逐渐变得越来越完善。
当人们从高空俯视月球,一个巨大的基地轮廓已然清晰地显现而出。
那整齐排列的建筑框架,纵横交错的能源管道,以及不断扩展的防护设施,都标志着流浪计划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
2151年4月,流浪计划进度——百分之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