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东、美激烈对抗

长期以来,东非在西非方向都没有太多动作,在西非唯一的殖民地就是从德国手里买过来的多哥兰。

东非在西非扩张如此缓慢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东非战略上的选择,在1935年以前,东非主要攻略的区域有两个,也就是常说的南洋还有南美。

而时间进入三十年代以后,东非在南洋和南美的优势基本已经确立,也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所以才有开始调转枪头,攻略其他区域。

非洲西北部地区,是世界重要的资源富集区域,它的石油,在世界能源矿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尼日利亚这种石油潜力惊人的地区,其他具备石油开发潜力的地区也很多,比如尼日尔,毛尼塔尼亚等。

其次,是非洲西北部的铁矿,几内亚,毛尼塔尼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科特迪瓦都有巨大发展潜力,不仅储量大,并且矿石质量高。

虽然说,东非并不缺乏铁矿石,但如果未来能够掌握非洲西北部的铁矿资源,将进一步提升东非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最后是非洲西北部的铝土矿资源,对东非西海岸电解铝产业发展尤其重要。

东非西海岸,因为刚果河等河流的存在,是东非水电潜力最大的区域。

如果能将安哥拉北部,加蓬,喀麦隆等地的水电和非洲西北部的铝土矿结合,就能极大巩固东非铝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当然,非洲西北部还有一个条件对东非颇具吸引力,那就是这些资源国基本分布在大西洋沿岸,通过海运的极低成本,西非就有可能成为未来东非最稳定,安全和可靠的原材料供应地。

而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东非海军把势力彻底在非洲西北部沿海铺开,把欧洲势力赶出去,并且防止美国人渗透过来。

所以,达赫拉港的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

东非,莱茵市。

恩斯特指着非洲西北部沿海的地图,对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达赫拉港建成后,帝国海军对南大西洋的控制力将进一步加强。”

“以达赫拉为中心,帝国就能加强对北半球势力,尤其是欧洲国家的监视,欧洲诸国的船只前往非洲西北部,大多数要优先选择经过西北部沿海海域。”

“本来,我们当初最想获得的是佛得角群岛,或者其他沿线港湾,可惜葡萄牙等国家并不给我们这个机会。”

佛得角有“大西洋的十字路口”之称,恰好处在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大洲的航路交汇点。

这个位置使其成为控制大西洋南北和东西航线的关键节点。

是连接南大西洋和北大西洋、欧洲与南美、北美与非洲的重要中转站。

许多跨洋航线,尤其是从南美洲绕好望角前往欧洲或亚洲的船只,都会经过佛得角附近海域。

同时,当地还是理想的“空中加油站”,能起到类似格陵兰岛、冰岛连接欧洲,北美空中航线的作用。

又是海上十字路口,又是空中加油站,也难怪恩斯特对佛得角群岛念念不忘,可惜东非与葡萄牙之间的历史恩怨,现在成为了东非取得佛得角当地主导权的障碍。

弗里德里希皇储也感到可惜,他直言道:“如果佛得角能掌握在帝国手中,南大西洋几乎能成为帝国的内海。”

这并非夸张的说法,东非在多哥兰已经建立了海军基地,同时在南美北部的委内瑞拉等国,也有海军分部,两地之间的大西洋,就缺乏一个战略支点,可以将东非在大西洋的海军基地串联起来。

这样做,不说完全控制和封锁南大西洋,也能让其他国家无法挑战东非在南大西洋的地位。

弗里德里希皇储接着指出:“还有很关键的一点,那就是佛得角控制在我们手里,就可以压制美国在非洲的前沿基地利比里亚。”

“美国海军前往利比里亚,佛得角就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如果没有佛得角,那美国想支援利比里亚的成本就会增加。”

在东非没有大举进入南美以前,美国对利比里亚基本不太重视,而现在,利比里亚几乎就成了美国和东非对抗的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