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8章 宋辽之间的双向奔赴

也正是因为,可以从大宋买粮食,耶律洪基面对阻卜的求援,非常慷慨。

立刻就命辽国在草原上的诸州,赈济各部灾民。

还将大批粮食,运往草原。

这使得,耶律洪基在草原阻卜诸部中的声望,日益高涨。

同时也使,本来只打算象征性的出点兵去西域的阻卜各部,都变得热情起来。

诸部都开始动员,少的数百骑,多的一两千骑,都在向着辽国的西北路招讨使治所所在镇州(可敦城)汇聚。

只等着辽国的粮食到了,就发兵西域,驰援黑汗——对草原上的游牧部落来说,这是传统,也是他们的生存方式。

草原遭了灾,牲畜大减,活不了人。

要么向南,打穿长城去长城里面抢掠。

要么向西,去西域就食。

如今这情况,南下是不可能南下的。

就只能向西,用马刀和弓箭去给部落的老弱妇孺,抢回一条生路。

何况还有着辽人的钱帛与粮食赏赐!

同时西域的黑汗人,也欢迎他们过去,大家一起去抢该死的突厥人!

所以,诸部的战意和决心都很高。

耶律洪基对于这一次的阻卜的西征,也非常的重视。

因为,这关乎着辽国的草原战略——

自辽圣宗以来,辽人对草原的阻卜诸部,就一直施行着两套政策。

一曰:怀柔。

辽人的怀柔不仅仅是册封诸部首领,拉拢阻卜上层贵族。

也包括了,阻卜人遇灾后的赈济,以使阻卜人遇到天灾,至少不至于发生大规模饥荒。

二曰:血税。

既假若辽人遇到战争,那么阻卜诸部,都有义务出兵助战。

辽人经常会将阻卜士兵,当成炮灰,放到第一线进行消耗。

可惜的是,那第二套政策,在耶律洪基的父亲辽兴宗时代已经崩坏。

辽兴宗两征西夏,征调了大量阻卜骑兵。

结果却是大败亏输,损兵折将。

作为炮灰的阻卜人,损失尤其惨重。

从此,阻卜诸部对于辽人的征调,就开始敷衍了。

这一次的阻卜西征,是辽人时隔数十年后,再次以中央名义,征集到的大规模阻卜骑兵。

只要成功了,就能重建契丹人和阻卜人的关系。

使辽的统治,重新深入阻卜各部。

想着阻卜各部,耶律洪基就看着耶律永昌道:“十三郎啊,汝此行出使汴京,有三个事情,务必要替我和大辽办到!”

“请陛下指挥!”

“这第一嘛……”耶律洪基悠悠的道:“自然是粮食!”

“我知南朝每年能从交趾,得粮两百万石!”

“故此,粮食南朝应是不缺的!”

“而我朝去岁大旱,今又遇雪灾,诸部寒苦,无以为继,府库已空!”

“故而,无论如何,今年大辽都需要从南朝采买百万石粮食!”

说着,耶律洪基就看着耶律永昌,道:“此事关乎社稷兴衰,十三郎务必要不惜代价做到这一点!”

“为此,我可以答允南朝,用市价的三倍购买其稻米!并以黄金白银支付粮价!”

大灾之前,耶律洪基自然知道,粮食是很珍贵的。

想要南朝人答应,大量向大辽出口粮食。

就只能用重金诱之!

三倍市价只是听着高,实则在如今的局势下,就和半卖半送差不多。

所以,耶律洪基只能使出南朝小皇帝最喜欢的东西——真金白银。

“唯……”耶律永昌顿首:“只是……”

“臣听说,南朝去年也遭了灾……其未必肯答应……”

耶律琚每隔半个月,都会派人送回报告,言及大宋内外诸事。

自然,他也报告了大宋从去年十二月开始遭遇的雪灾。

受灾地区,包括了开封府、京东路、京西路、河北路……

大宋朝廷,宣布了大量赈灾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耶律永昌很怀疑,大宋朝廷会不会答应?

毕竟,黄金白银虽好,却也不能吃。

耶律洪基摇头:“南朝所遇者,不过雪灾而已!”

“他们开春后,依旧可以春耕!”

“如何像我朝与草原阻卜诸部?”

辽国的契丹和奚部,至今还有着大量的牧民。

一场雪灾下来,一个又一个部落的牲畜,被集体冻死。

去年夏天的旱灾,又使幽燕十六州的土地大面积歉收。

若非是从南朝用交子采购了十万石的粮食。

去年的高丽战争,恐怕就不得不停下了。

这也是,耶律洪基会答应大宋调停的原因之一——被人卡脖子了呀!

“无论如何,十三郎都当从南朝采买到足够数量的粮食!”

“最迟在四月,我要看到起码二十万石粮食入境!”

只有先得到最少二十万石的粮食,耶律洪基才敢,命西北路招讨使开辽国山北诸路的粮库。

只有山北诸路开始放粮,阻卜人才会启程西征。

毕竟,他们得保证自己走后,家里的老幼妇孺不会挨饿。

“唯!”面对耶律洪基的态度,耶律永昌只能选择服从。

“这第二个事情……”耶律洪基调整一下坐姿,接着说道:“便是和南朝的科举有关!”

“十三郎此行,到汴京的时候,应该差不多就是南朝科举放榜前后了……”

“若运气好,说不定能赶上南朝的琼林苑!”

耶律永昌抬起头来,看向他的君主。

耶律洪基却是漫不经心的说道:“卿且记得,将南朝科举的情况,仔细记录下来……”

“务必将南朝科举前十的文章,都收集起来,然后送回国中!”

“此外,多收集些南朝的小报……”

“比如说汴京新报、汴京义报……”

“尤其是,汴京新报近来新刊载的《大唐西域释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