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难得的是心怀天下,实为国之栋梁。”
刘备目光深远:
“让他在前线历练一番,积累军功,学习用兵之道。”
“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成为国家顶梁之柱。”
随即轻叹一声,“如今朝中,正需这般年轻有为的才俊啊。”
李翊若有所思:
“……陛下用心良苦。”
“只是关中战事紧张,曹魏虎视眈眈,伯约此去……”
刘备摆手笑道:
“有孔明在,朕放心。”
“况且伯约虽缺战阵经验,然其聪慧过人,必能很快适应。”
说着起身走向窗前。
“我大汉江山,终究要交到这些年轻人手中啊。”
夕阳余晖洒入殿中,将刘备的身影拉得很长。
李翊静静立于一旁,心中明白,陛下这是在为未来布局了。
次日清晨,
姜维披甲执锐,率一队精骑出洛阳西门,直奔关中而去。
城楼上,刘备与李翊并肩而立,目送队伍远去。
“子玉,你说伯约此去,可能担起将来重任?”
刘备忽然问道。
李翊躬身回答:
“陛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伯约乃璞玉,经战场磨炼,必成大器。”
刘备微笑点头。
目光仍追随着远去的尘烟,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汉未来的希望。
……
关中大地,春寒料峭。
姜维风尘仆仆赶至诸葛亮大营,但见旌旗招展,军容整肃。
不由暗赞这位都督治军之严。
诸葛亮闻姜维至,亲自出迎。
二人相见,一番寒暄后,诸葛亮即考较起军国大事来。
“伯约以为,当今之势,当以何为先?”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如炬。
姜维略一思索,朗声答道:
“维观关中之地,沃野千里。”
“然经多年战乱,民生凋敝。”
“欲图西蜀,当先固根本。”
“粮草为军中命脉,宜大兴屯田,积蓄粮秣。”
诸葛亮眼中闪过赞许之色:
“善!此正合吾意。”
随即叹道:
“只可惜军中乏人,屯田之事进展缓慢。”
姜维拱手道:
“维虽不才,但长在天水,熟悉关中地形。”
“若都督不弃,愿为都督分忧。”
诸葛亮大喜:
“吾得伯约,如鱼得水矣!”
即征辟姜维为仓曹掾,主管屯田事宜。
次日,诸葛亮亲自与姜维巡视关中之地。
但见田野荒芜,百姓面有菜色。
姜维不禁蹙眉:
“民生如此,何以养军?”
诸葛亮便问:
“此吾心腹之患也,伯约可有良策?”
姜维沉吟片刻:
“维观此地水利失修,当先整修渠堰,引渭水灌溉。”
“再分兵屯田,且耕且守。”
“另可招募流民,授田免税,三年之后始征赋税。”
诸葛亮拊掌称善:
“伯约果然大才!”
即命姜维全权负责屯田事宜。
于是姜维日夜操劳,先督军民修渠筑堰。
时值春旱,姜维亲临工地,与士卒同甘共苦。
不过月余,整修渠堰百里,引水灌田。
“都督请看,”
姜维指着一片新垦的田地,“此乃新开军屯,士卒轮番耕作。”
“既不误操练,又可产粮自给。”
诸葛亮颔首微笑:
“伯约安排甚妥。”
在姜维来之前,诸葛亮就已经在关中打好了屯田基础。
得了姜维为助力,诸葛亮更加得心应手,能够腾出很多精力与时间出来。
未过多久,
关中便已是田野阡陌纵横,仓廪充实。
丝绸之路商队往来不绝,市集繁荣。
一日,诸葛亮与姜维登高望远。
但见关中大地麦浪翻滚,商旅络绎。
“伯约且看,”
诸葛亮羽扇指处,“昔日荒芜之地,今成沃野千里。”
“此皆汝之功也!”
姜维躬身道:
“此乃都督运筹之功,维不过奉命行事。”
诸葛亮摇头笑道:
“不必过谦。”
“今关中已能自给自足,不需朝廷大量援助。”
“此乃伐魏之基也!”
正说间,费祎来报:
“都督,最新粮秣统计,关中存粮已足支两年之用!”
诸葛亮大喜:
“善!如此一来,吾伐魏再无后顾之忧矣。”
夜幕降临,
姜独立田间,望满天星斗,心潮澎湃。
“伯约好雅兴。”
身后传来温和的声音。
姜维急忙转身,见诸葛亮披着月色而来,慌忙行礼:
“大都督……”
诸葛亮摆手笑道:
“私下相见,不必称职务。”
姜维遂改口道:
“先生也来观星?”
诸葛亮仰首望天,羽扇轻摇: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伯约可知,紫微垣中,帝星晦暗,将星却明?”
姜维凝神细观,果然见帝星光芒微弱,而旁有将星耀目。
不禁叹道:
“天象示警,莫非中原有变?”
诸葛亮颔首:
“天象如此,人事亦然。”
他转头注视姜维,目光深邃:
“吾弱冠出仕,历尽沉浮。”
“见伯约,如见少年时的自己。”
姜维躬身道:
“维岂敢与先生相比。”
诸葛亮轻叹:
“自马谡之事后,吾再未收徒。”
“然这些时日观察,伯约才德兼备,心系苍生……”
他顿了顿,郑重问道:
“不知可愿拜吾为师?”
姜维闻言大喜,当即整衣跪拜:
“先生大才,维仰慕久矣!”
“今蒙垂青,敢不从命?”
言毕,即行三叩九拜之礼。
诸葛亮含笑受礼,扶起姜维:
“既入我门,当知师训:”
“为将者,当以天下苍生为念,不以私利为先。”
“弟子谨记师训!”
诸葛亮自袖中取出两卷帛书:
“此乃吾毕生心血,《兵法二十四篇》与《八卦阵图》。”
“今传于汝,望善加研习。”
姜维双手接过,只觉重如千钧。
展开一看,但见兵法篇中尽是诸葛亮亲笔所注的战阵要诀。
阵图篇中详细绘制了八阵变化之妙。
“师父,这八卦阵图……”
诸葛亮羽扇指图:
“此阵按八卦方位布置,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循环变化。”
“昔日在陈仓与司马懿交兵,正是用此阵大破之。”
姜维细细观摩,只觉奥妙无穷:
“弟子愚钝,恐难领会其中精要。”
诸葛亮笑道:
“吾当初创此阵时,亦历经三载方成。”
“汝可先学休、生、伤三门变化,循序渐进。”
于是师徒二人席地而坐,诸葛亮亲自指点:
“看这生门,看似绝路,实则暗藏生机。”
“用兵之道,不在逞强,而在造势。”
夜渐深沉,星河渐淡。
诸葛亮讲解精微处,姜维如醍醐灌顶。
往日许多疑难豁然开朗。
“用兵如医病,须知表里虚实。”
“治国如烹鲜,须知火候分寸。”
诸葛亮谆谆教导,“汝他日若掌大军,切记:”
“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争。”
姜维恭敬应诺:
“弟子定当谨遵师教,以天下苍生为念。”
东方既白,诸葛亮起身:
“……今日便到此。”
“来日方长,吾当细细传授。”
姜维捧着两卷兵书,望着诸葛亮离去的背影,心中澎湃。
他知道,从今往后。
自己肩负的不仅是师父的期望,更是天下苍生的希望。
而诸葛亮走在晨光中,嘴角含笑。
他终于找到了可以托付毕生所学的传人。
大汉江山,后继有人了。
自此,
每逢夜深人静,师徒二人便研讨兵法,推演阵图。
姜维进步神速,不仅精通八卦变化,更能举一反三,提出新见。
诸葛亮常欣慰道: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吾道不孤矣!”
乱世之中,才俊辈出。
而真正的智者,不仅要通晓兵法,更要懂得人心的莫测。
师徒二人的路还长着呢。
……
:https://fd。手机版:https://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