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今日让你眼高手低,他日叫你高攀不起

京城上城区,一间雅致的茶室。

郭伟城推门而入,一眼就看到了坐在茶台后的中年男子。

“老汪,什么事这么急,巴巴地叫我出来。”

郭伟城嘴上抱怨着,人已经坐到了对面。

“好不容易陪回家人,全给你打乱了。”

中年男子不过五十来岁,面相并不显老,正是国家计委副主任汪应权。

他与郭伟城是老相识,彼此关系还算不错。

汪应权将面前的分茶器拿起来,往几个小巧的汝窑瓷杯里倾倒茶汤。

他做的是功夫茶,讲究热辣滚烫,头道与二道之间,滋味差别极大。

郭伟城对此颇有研究,一看便笑了。

“下这么大血本,找我有事?”

汪应权把一只小瓷杯往他面前一推。

“先尝尝。”

郭伟城用两指拈起瓷杯,凑到鼻端细细地闻了闻。

“很香。”

他放下茶杯,却没有喝。

汪应权也不催他,自己端起一杯,一饮而尽。

“老郭,有个事你应该听说了吧。”

郭伟城心中了然,大概明白了他的来意。

“什么事?”

“组织上打算搞机构改革,你们体改办要并入计委,再加上一些别的部门,组成一个全新的机构。”汪应权盯着他的眼睛。

郭伟城不动声色。

“你从哪里听说的?”

汪应权笑了。

“没否认,那就是有了。你怎么想?”

郭伟城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

“组织上怎么说,我怎么办呗。”

“少来。”汪应权摇头,“我不相信你对那个主任的位置没想法。”

郭伟城说:“这个我想有什么用?如果真有这回事,几个部门合并,肯定要精简。我们办公室现在就有四个副主任,你们计委有多少个和你平级的?不可能全都留下来,到时候还得分流。至于谁坐那个位子,我觉得,还是听组织上的吧。”

汪应权身体微微前倾。

“听组织上的没错,可人还是要有主观能动性的。就照你说的,两个机构这么多副职,只有一个正职,谁上谁下?组织上也是有标准的。老郭,你要真不打算运作,到时候我们可能就平起平坐了。”

郭伟城放下了茶杯。

“老汪,你到底想说什么?”

汪应权终于露出了底牌。

“如果机构真合并了,我想领导经改司。”

郭伟城双眼微眯。

经改司,经济体制改革司。这无疑将是新机构里权力最核心的部门之一。

“为什么?”

“未来的核心部门,感兴趣的可不只我一个人。”汪应权坦然道,“你如果出任主任,支持我分管经改司,我们搭班子,工作一定更加顺利。”

郭伟城总算完全弄明白了他的盘算。

汪应权是汪家的中坚力量,也是计委的老资格副主任。

他的心里,一定盯着未来那个独一无二的主任位子。

但他却不会明着去争,那样树敌太多。

把自己推出去顶在前面当枪,他在后面悄悄运作,这是最稳妥的办法。

若是成了,他汪应权就是拥立之功,拿下经改司这个核心部门,稳赚不赔。

若是不成,他也能凭着资历和运作,保住经改司,以图未来发展。

真是好巧的心思。

郭伟城当然想当那个部门一把手。

不出意外,最终人选会从自己和计委现任主任中产生。

而传闻计委主任很可能再进一步,那么自己的机会就非常大。

汪应权的提议,是一份阳谋,也是一份对自己未来的投资。

郭伟城面色不变。

“能和你搭班子,我当然高兴。但我还是那句话,一切听组织的。”

汪应权心领神会,脸上露出了笑容。

“对,听组织的。”

两人不再讨论这个敏感的话题,汪应权一边为他添茶,一边状似无意地提起。

“老郭,你们部门是不是从下面调了个人上来?”

郭伟城端起茶杯。

“对,从清江省委办调了个副处上来。怎么,你认识?”

“犬子在清江省任职,略有耳闻。”汪应权轻描淡写地说。

郭伟城看着他,笑了。

“怕不是略有耳闻吧,他可是名声在外。”

汪应权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以为然。

“十大杰出青年嘛,能进国院也算有点本事。”

郭伟城摇了摇头。

“你可以看不起十杰,但是最好不要看不起他。”

汪应权愣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