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余生请多指教

刘清明心里很平静。

这个结果,他早有预料。

苏清璇却紧张地攥住了他的手,担忧地看着他。

吴新蕊将两人的小动作看在眼里,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观察着刘清明的反应。

客厅里的气氛,一时间有些凝重。

刘清明反手拍了拍苏清璇的手背,示意她安心。

他站起身,走到茶几旁,开始有条不紊地烧水、温杯、洗茶。

动作不疾不徐,仿佛被否决的不是他呕心沥血写出的报告。

吴新蕊看着他沉稳的样子,心里那点为他准备的安慰话,忽然就说不出口了。

这小子,心理素质比她想象的还要好。

热水冲入玻璃杯,氤氲的茶香很快在客厅里弥漫开来。

“坐下说吧,妈。”刘清明给吴新蕊和苏清璇各倒了一杯茶,然后才坐回沙发上。

吴新蕊端起茶杯,却没有喝,目光锐利地看着他。

“你好像一点都不意外?”

“谈不上意外。”刘清明坦然道,“只是想听听,上面的具体理由。”

吴新蕊点了点头,这才开始讲述今天会议的内容。

“我们现场连线了临海省的相关负责人,还有派驻过去的医疗专家组。”

“他们看了你草拟的方案,提出了几大难点。”

吴新蕊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字都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压力。

“第一,目标群体数量太大。为了目前不到一百例的疑似病例,去封锁一个拥有九千万本地人口,和五千七百万外来人口的经济大省,是不是小题大做?”

“这个帽子扣下来,谁也担不起。”

苏清璇倒吸一口凉气,一个省,竟然有接近一亿五千万的人口。

这个数字太恐怖了。

“第二,经济损失无法估量。”吴新蕊继续说道,“临海是全国的民营经济中心,是对外加工业的大动脉,出口贸易占比高达七成。”

“一旦封省,所有港口停摆,工厂停工。损失的不仅仅是国内的经济数据,我们还要赔付天文数字的外汇违约金,更重要的是,会彻底失去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国际商誉。”

“这个代价,未来很多年都难以弥补。”

刘清明默默听着,这些,确实是他方案里的薄弱环节。

他只想着救人,却忽略了国家的钱袋子,在2003年,还远没有后世那么丰盈。

“第三,地缘影响。临海毗邻港澳,两地经济民生与其深度绑定。一旦封省,必然对两地造成巨大冲击,甚至可能引发外交和国际舆论上的负面风波。”

“第四,实施难度极大。封锁一个省,不是纸上谈兵。公路、铁路、水路、航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海量的人力物力。很可能需要动用武警部队进行物理隔绝,这在社会层面上会造成恐慌,国际形象也不好看。”

“第五,物资缺口。全省的消防、医疗物资储备,根本无法满足如此大规模封锁的需求。医院的床位,更是杯水车薪。一旦爆发,医疗系统会瞬间被击穿。”

吴新蕊每说一条,苏清璇的脸色就白一分。

她终于明白,母亲和刘清明肩上扛着的,是怎样沉重的担子。

“最后一条,也是最致命的一条。”

吴新蕊的表情变得无比严肃。

“那五千七百万外来人口。他们滞留在临海省,吃什么?住哪里?收入从哪里来?他们的情绪如何安抚?会不会因此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这部分的隐性成本,根本无法估量。”

“临海省的同志说,这会给基层的同志们带来难以想象的压力,社会秩序可能会崩溃。”

客厅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吴新蕊说完,定定地看着刘清明。

“逐条讨论下来,我们发现,这些困难确实难以在短期内解决。你怎么看?”

苏清璇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生怕看到刘清明脸上流露出失望和挫败。

然而,刘清明却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喝了一口。

然后,他抬起头,笑了。

“是不是很失望?”吴新蕊问。

“恰恰相反。”刘清明摇了摇头,目光清亮,“我很振奋。”

这个回答,让吴新蕊和苏清璇都愣住了。

“振奋?”

“对。”刘清明放下茶杯,“妈,您不觉得吗?他们说了这么多困难,全都是在陈述事实,却没有一条是在否定我的核心判断。”

吴新蕊心里一动,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

“临海省的意思很明显。”刘清明继续分析道,“他们不是不想这么做,而是坦白地告诉所有人,‘我们一个省,扛不住这么大的压力’。”

“他们这是在倒逼上面,把压力分摊到全国其他省份。”

“而这,可能就是当前形势下,唯一可行的办法。”

一语惊醒梦中人。

吴新蕊紧绷了一天的神经,在这一刻豁然开朗。

她之前也隐约有这种感觉,但始终被那一条条无法解决的困难所困扰,没有像刘清明这样,一针见血地洞穿了临海省的真实意图。

“所以,清江省已经做好了准备。”吴新蕊的思路立刻清晰起来,“我们会在全省的车站、码头、机场、高速路口设立临检点,对所有返乡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并且已经准备好了隔离收治的场所和预案。”

刘清明点点头。

他清楚地记得,前世的这一次疫情,清江省的应对确实非常出色,并没有造成大规模的扩散。

现在看来,吴新蕊功不可没。

今天的这些措施,等于为未来二十年后那场更大的考验,提前打了个样。

而且……

“妈,我还是那个观点。”刘清明看着吴新蕊,一字一句地说道,“清江省要承担起支援全国的重任。我们的生产不但不能停,还要开足马力,加大产能,以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更严重的形势。”

吴新蕊的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我也是这么向组织上表态的。”

“来京城之前,林书记特意找我谈过话,他表示,省委会全力支持政府的工作。”

“目前,我们省内所有相关的药用物资生产线,已经全部拉满,产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了三倍。现在的仓库,都快要堆不下了。”

刘清明笑了。

“马上就会放空的,这一点我毫不怀疑。”

吴新蕊看着眼前这个自信满满的年轻人,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说真的,每次和你在一起,我的信心总是会变得很足。为什么?”

刘清明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

“可能是因为,林书记说我‘傻大胆儿’吧。”

“噗嗤。”

苏清璇再也忍不住,笑了出来。

吴新蕊也是莞尔一笑,客厅里沉重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愉快。

“明天还要再开一天会,主要是确定最终的应对方案。”吴新蕊喝了口茶,随口问道,“你还有什么别的想法吗?”

她这一问,不过是结束今晚谈话前的一个引子。

没想到,刘清明却真的认真思索起来。

屋子里安静了片刻。

刘清明抬起头,看着吴新蕊,表情前所未有的郑重。

“妈,我确实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哦?说来听听。”吴新蕊来了兴趣。

“我认为,这次的事情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收获一笔非常宝贵的防控经验。”

“在这笔宝贵的财富之上,我的建议是,我们应该推动把相关部门独立出来,设置一个专门用于应对紧急公共事件的常设机构。”

刘清明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我们可以叫它,应急管理部。”

“在平时,它可以统筹管理诸如安全生产事故、防汛抗旱之类的工作。”

“可一旦出现重大的灾害,无论是洪水、大火、生化泄漏、还是像这次一样的疫情,甚至是地震等等,所有自然或者非自然的巨大灾害,这个部门都可以作为总指挥部,在第一时间迅速响应,协调一切可以协调的物资和人员。”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等到灾害已经发生了,再临时抽调人手,组织一个领导小组。这中间浪费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救援时间。”

吴新蕊愕然地看着他。

她手里的茶杯,停在了半空中。

她彻底被刘清明的这个构想给震住了。

她原本只是随口一问,想听听他对防疫工作还有没有补充。

谁能想到,这小子的思维,已经从具体的防疫工作,跃升到了国家顶层制度设计的高度。

这已经不是什么“傻大胆儿”了。

这是一种超越了时代的远见和魄力。

她真想撬开刘清明的脑子看看,里面到底还装着多少这样惊世骇俗的奇思妙想。

旁边的苏清璇,则是一脸的崇拜和骄傲。

她最喜欢看的,就是自己这个一向眼高于顶、谁都看不上的母亲,被刘清明说得哑口无言,或者是一脸震惊的模样。

这可比自己跟母亲顶嘴,要爽快多了。

被母女俩用这种目光盯着,刘清明饶是脸皮再厚,也不由得有些发热。

他真不是为了装。

只是顺着思路,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这一层。

吴新蕊放下茶杯,郑重地看着他。

“你的这个想法,我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