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不除,才是大患!”
“给了兵权,才是滔天大祸!”
观天殿内,太子、汉王、赵王,三位天家贵胄,竟如同市井泼皮般激烈地争吵起来。
朱高炽据理力争,忧国忧民,朱高煦暴跳如雷,寸步不让;朱高燧则在一旁煽风点火,言辞阴鸷,唾沫横飞,面红耳赤,哪里还有半分亲王的气度。
而龙椅之上,朱棣却始终面无表情,冷眼旁观着三个儿子的争吵。
他深邃的目光如同古井,不起波澜,只是静静地听着,看着。
那敲击扶手的手指不知何时已经停下,他抛出的问题,就像投入深潭的一块巨石,激起的汹涌浪花和漩涡,正是他想看到的。
他在坐山观虎斗。他想看看,在巨大的权力诱惑和潜在的致命威胁面前,他的儿子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老大是真心为国,还是隐藏着更深的思虑?老二是纯粹的嫉恨,还是对兵权有着更深的渴望?老三的反对,是出于公心,还是包藏着祸心?
而老四……这个远在浔洲、却仿佛无形中搅动了整个朝堂风云的儿子,他的真实想法又是什么?
当朱高煦那句“就算是要把兵权分出去,也不能都给了老四!”吼出来时,朱棣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够了。
“够了!”朱棣低沉而威严的声音响起,并不高亢,却瞬间压下了殿内所有的争吵。
三个儿子如同被掐住了脖子,立刻噤声,躬身垂首,大气不敢出。
朱棣缓缓站起身,高大的身影在殿内投下长长的阴影,他踱步到巨大的海疆舆图前,背对着三个儿子,目光深邃地凝视着那片蔚蓝与陆地交接的曲折线条,手指轻轻拂过“浔洲”的位置。
“兵权……”朱棣的声音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疲惫和深沉的考量。
“国之重器,岂可轻言予夺?今日之言,出朕之口,入尔等之耳,不得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