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开始发展火器!

然而,朱高烁并未满足于此,望海角那场由“全民皆兵”缔造的辉煌胜利,固然振奋人心,却也暴露了浔洲武装力量的短板。

冷兵器为主,火器匮乏且老旧。

面对小股倭寇先锋,百姓的勇武和地利足以应对,但若遭遇装备精良、规模更大的倭寇主力,或是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海上威胁,仅凭血肉之躯和简陋武器,代价将难以估量。

“全民皆兵,不能只是口号,更不能只有勇气!必须配上足够犀利的爪牙!”祁王府的工坊深处,朱高烁站在一张巨大的工作台前,声音斩钉截铁。

工作台上,摊开着一张张墨迹淋漓的图纸,上面绘制着各种奇形怪状的金属构件和线条复杂的剖面图,中心位置,则是一支造型与当前明军制式火铳迥异的长管火器草图。

台旁,堆放着几支缴获的倭寇火绳枪以及明军常用的三眼铳、手铳,还有一堆从各处搜集来的、标注着名称和特性的材料样品。

几个月来,朱高烁几乎吃住在工坊区,一头扎进了火器的研究与改造之中,他的目标异常明确:研发一种性能可靠、易于大规模制造、能装备给经过训练的民兵的新型火枪。

冷兵器的文化承载与美学固然值得尊重,但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效率和杀伤力才是硬道理。

火器,尤其是能够形成持续火力投射的枪械,是提升浔洲整体防御和威慑力的不二选择。

“殿下,这是按您吩咐,整理出的浔洲及周边能稳定获取、可用于火器制造的材料清单,请过目。”王翱捧着一份厚厚的册子,恭敬地呈上。

他如今是朱高烁工业计划的总管,对各类物资的储备和来源了如指掌。

朱高烁接过册子,目光如炬,迅速扫过。

铁料以生铁为主,部分熟铁,缺乏优质钢材,生铁脆硬,适合铸造炮管、枪身粗胚;熟铁延展性好,适合锻打枪管,需反复锻打折叠去除杂质以提升强度,制作簧片、击锤等零件。

可以从浔洲本地目前已有的小型矿脉采出,品质残次不齐不高,需精选,另外与闽粤交界处矿山贸易可得,缴获倭寇船只上的铁料需回炉重炼,回收民间废旧铁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