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天佑浔洲

“待遇比照七品老爷?我的天!那得多少俸禄米粮?”

“这差事好啊!巡山护树,就能拿官老爷的俸禄?”

“王爷这是下了血本啊!看来这树是真要当宝贝护着了!”

一时间,报名者如潮,熟悉山林的猎户、退伍的老士兵、德高望重的乡老、甚至是读过些书、渴望改变命运的寒门子弟,纷纷涌向府衙报名点。

朱高烁亲自把关,选拔那些真正熟悉山林、品行端正、有责任心的青壮担任护林使。很快,一支支身着统一制式服装、佩戴王府颁发腰牌的护林小队,开始活跃在浔洲的山林之间。

他们的存在,如同一道无形的屏障,让那些觊觎木材、企图放火烧荒的人望而却步,山林,第一次在制度和人力的双重保障下,得到了真正的守护。

粮食危机初解,护林制度初立,但朱高烁的目光并未停止。

青盘县贪腐案的根源,那令人窒息的低俸制度与官员实际需求的巨大鸿沟,如同毒刺般扎在他心中。

他知道,仅仅靠杀贪官震慑是不够的,必须找到一条既能养廉,又不至于过度增加百姓负担的可行之路。

这一日,祁王府书房内烛火通明,朱高烁没有召集浔州任何一个官员,而是请来了几位在浔洲乃至闽粤都颇有名望的老账房先生。

这些老先生,拨弄了一辈子算盘,对民间物价、官府收支、商贾往来门儿清。

“诸位先生请坐。”朱高烁态度谦和,亲自给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斟茶。

“今日请诸位来,是想请诸位帮本王算一笔账,一笔关乎浔洲乃至大明万千官吏和百姓的账。”

他命人抬上一块巨大的木板,上面贴满了写满数据的纸张。

“这是青石县县令周扒皮被抄家前的俸禄明细:年俸米九十石。”

“这是永乐初年至今,浔洲府城米价、肉价、布价、柴薪价的波动记录。”

“这是维持一个七品县令体面生活的最低开销估算:家眷仆役口粮、官服置办、笔墨纸砚、车马出行、人情往来、雇佣幕僚书吏、衙门日常杂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