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光武

“藤条上的木刺,朕已经帮你去除了很多。”

“一些过去的人,也不会在以后成为你施政的阻碍。”

“等朕百年之后,江山交到你的手里,希望你能将它带到盛世之中。”

食用了一小碗饭后,

皇帝便放下了筷子,对太子刘庄满是柔和的说道。

后者自然感动的应下。

皇帝看着他年轻英武的眉眼,心中生出了作为父亲的慈爱,但更多的,还是作为年迈君主的欣慰。

今年夏天的时候,

沛太后郭圣通去世了。

皇帝为此十分悲伤——

虽然他废除了这位陪伴了自己十多年的皇后,

但他心里对其人,还是很有感情的。

不然的话,

他不会与之生下那么多孩子,也不会给予郭氏那样的优渥待遇。

可江山社稷在前,

再浓烈的感情,也不会让皇帝动摇一丝一毫。

如果其他女人生下了比刘庄还要优秀的子嗣,

皇帝也会像当年迎娶阴丽华三月后,便将之贬妻为妾,转而迎娶郭圣通一样,狠心放弃阴郭二人还有她们的孩子,册立对方。

毕竟一个国家的二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实在是不容轻忽。

作为建立基业的帝王,

谁也不希望自己拼搏一生才得到的成果,有个二代而亡的结局。

对此,

刘庄并非不知道。

他很顺畅的就接受了“江山社稷大于父母爱情”这个事实。

毕竟他有着卓越的政治天赋,

前汉宣帝的慈父之举,导致了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也都是清楚的。

所以有些原则,不能因情感而动摇。

“我绝对不会辜负父亲!”刘庄离开桌案,来到皇帝面前,对之郑重的叩首说道。

皇帝欣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几年了,未来是你们这些后来者的了。”

当郭圣通死去的时候,

皇帝便意识到,自己的寿数也不剩多少了。

他年轻时多经战斗,登基后还常为国事劳累,以至于中风过一次,病愈后面也时常感到头痛和疲累不堪。

在沛太后郭氏的葬礼上,

皇帝甚至还眩晕了一阵,随即心跳加剧,看不清身边的人物。

虽然没有持续,

但显而易见,这是他不断衰老,正走向死亡的预兆。

好在,

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那场由建武十五年开始,引发过一时动乱的“度田”,在皇帝还没有闭眼之前,总算交上了一份让他安心的答卷——

在明面上,朝廷宣称建武十七年的时候,衡量全国田亩的政令已经得到完全的执行,并完美结束。

但实际上,

如此大范围的统计,向来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做到的。

而且对于地方上交来的文书数据,皇帝也抱有深深的怀疑。

因为玩弄笔墨,在文书上造假,这是先前明确有过的事情。

度田之初,

各地豪强世家便勾结官吏,敷衍了事,伪造数据。

他们认为朝廷如此行事,是为了按照他们拥有的田亩数量,向他们收取大量的赋税。

于是他们将这些东西,摊派到了百姓头上,令后者在郡县的记录中,多出一些不存在的田地,然后为豪强缴纳实际存在的赋税。

皇帝听说了这件事,又派人下去核查,并再度抛弃了自己柔和的人设,以决然的姿态,惩治处死了郡守、国相这等封疆大吏数十人。

在此期间,

地方豪强企图反抗,也都被皇帝派出军队进行了镇压。

其后,

官吏们不敢再造假。

但他们还是不愿意履行度田的命令,多交赋税。

哼,

天底下哪有人会将吃到肚子里的肉,再吐出去的道理呢?

于是,

他们便选择了翻倍的执行。

让他们去衡量田地?

那就连百姓的房屋家院也一并衡量!

每村每乡,

每家每户,

在官吏没有衡量清楚前,都要聚集在田中,不得离开!

即便日中火烤,

即便月升风冷!

这让百姓感到十分不满,自然又掀起了动乱。

皇帝再度将之平定后,

充分吸取了经验教训,选择安排官员异地办理此事。

他让关中出身者,去纠察关东的土地,并镇压那里的豪强;

他让关东出身者,去纠察关中的土地,并镇压那里的世家。

如此英雄查英雄,好汉杀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