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花入各眼。”大叔还是那么气定神闲,“你就是个土丫头,打扮得再光鲜,骨子里还是传统。”
老人们说你传统可不是嫌弃你,是一种肯定和表扬。
陈怡歆笑笑没开口,过了一会儿,文化中心里的人多了起来,很多都是拖家带口来的,还有自带板凳的。老的小的都有,原本只能容纳两百来人的文化中心礼堂很快就坐不下了。
年纪半大不小的孩子们耐不住听爷奶跟人聊天,说些古旧的话题,他们相邀出去玩。反正外面还有个文化公园,入口和隐蔽点都装了监控摄像头,加上人多,也不怕孩子们出事儿。
齐刷刷跑了二三十个孩子,剩下的女人们不喜欢听剧看表演的,也约着去逛街,或者直接带了野餐垫,到外面草坪里陪着年幼的孩子玩,顺便聊一聊妈妈们的育儿话题。
这一走三分之一空了出来,总算没那么拥挤了。
今天的表演还挺正式的。前面有穿着裙子的合唱团叔叔阿姨们,还有表演舞蹈的大妈大姐们,甚至在奶奶的指点下,她还看到了一只表演空竹的老年队伍,五个老头穿着齐整的练功服,还画了淡妆,简直是特有气势的帅老头。
“叔,你们怎么不好好打扮打扮?”
“就这不挺好?”
老板大叔起身亮了个像,剪裁合身的马褂长袍,加上一把京胡,有点那味儿了。
陈怡歆这才发现,三个大叔大爷都穿着同款的长袍马褂,外面各自套了一件外套而已。
他们的节目排在第七个,前面是社区老年合唱团的表演,后面是少儿艺术团的歌舞节目。
原本以为他们仨老头上台吹拉弹而已,最多孙老头再来唱几句,哪知道,上台之后,除了三个老头,又上去两个女孩子,抬着一具大鼓,跟着一位年约八十许,满头华发,穿着旗袍带着典雅珍珠首饰的老太太在其中一个女孩的搀扶下站到了大鼓后面。
一记鼓响,二胡声起,老太太一亮嗓,下面顿时喝彩不断。
陈怡歆很少看这种民俗表演,对这位唱大鼓的老太太不熟,偏头问了下才知道,这位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京韵大鼓当代领头人。
“老太太的身体不大好,这可能是她最后一次上台了。之前她孙女本来说替她表演的,老太太很不高兴,没办法,这才同意她到这里来唱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