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还赋予人物标志性的吼声‘呼哈!’这就是他对生活开炮的子弹,不同时刻这句喊声都有不同的含义。它可以是一种嘲讽,也可以是一声哀鸣,更可以是一句欢呼,还可以是一句落寞,简单的词汇被阿尔诠释得丰富感人。至于那场精彩绝伦的探戈舞更是电影的神来之笔,也让电影成为了人人向往的美梦,虽然这削弱了故事的真实感,但却不会减弱电影带给人的启迪和震撼,因为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还有影片传达的一种精神。
在阿尔足以载入史册的表演面前,毫不逊色的雨果贡献了他演员生涯又一次精彩的表演,甚至可以说超越了‘死亡诗社’的惊艳。羞涩、善良、温柔、谦逊、儒雅的查理在雨果的演绎之下,风度翩翩、魅力无穷,哪怕是在弗兰克这杯红酒面前,他的人格魅力也依旧香醇迷人,而在极度沮丧被动之中哪怕脆弱已经化作了泪水在那双琥珀色眸子里回荡,他的坚定不移依旧如同漆黑夜色里的一道光芒,照亮了弗兰克的人生,也照亮了整个故事,更照亮了所有观众冰冷的内心。
这样的雨果,久违了,让人不得不为他起立鼓掌。
乔瓦尼在原著的结局如此写道:尽管周围是一片黑暗,在今后的年代中他不得不在这片黑暗中点燃打火机照亮,不得不伸出竹竿探路,他在这样的黑暗中嘲笑人、冒犯人,他在这样的黑暗中依然喝酒,那么,即使是最困难的生活也依然是生活,依然是他的生活,是我的生活,是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是所有那些能够承认生活、接受生活和经营生活的人的生活。
无论生活的面目是温顺还是狰狞,我们都需要为我们的选择、要走的道路、想要追求的目标作出努力。而死亡永远不能成为逃避的借口和途径,或者需要有比选择死亡更大的勇气,承担责任的勇气。
向这样一部精彩的电影致敬。”
尼古拉斯,这位对“闻香识女人”唱衰无限的记者,这位对雨果·兰开斯特没有太多正面印象的记者,在电影上映之后,倒戈了。
第105章 捷报频传
看着“洛杉矶时报”对“闻香识女人”大唱赞歌,这实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自从金酸莓奖之后,或者更准确一点说,是自从“哈德森之鹰”于1991那年五月份上映之后,全美的媒体就对雨果口诛笔伐,他们认为雨果已经完全将自己的天赋毁在了酒精和毒品之上,原本在“死亡诗社”里惊鸿一瞥的那个天才演员已经彻底陨落。金酸莓奖颁奖典礼上雨果的泣不成声更是将这种负面言论推向了巅峰。
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几乎忘记了雨果不仅仅拥有一部“死亡诗社”代表作而已,他以前的几部作品“小餐馆”、“沙丘”、“银色快手”、“巧克力战争”等等,都是实力十分坚挺的作品——否则雨果也不会拥有像亚历克斯、梅雷迪斯这样的忠实粉丝了。要知道,雨果以前可不是依靠外貌走红的花瓶,他是依靠自己硬实力闯出一片天的。
但是在如潮的恶评之中,自然没有人会在意这一点。这也影响到了“闻香识女人”的前期宣传,从媒体一面倒的唱衰声就可以看出来了。
现在,电影上映了,媒体立刻就变了嘴脸,因为雨果用最出色的表演再次证明了自己,唤醒了人们对于雨果以前的回忆,不由感叹,“啊,我们都忘记了雨果是依靠演技进入视线的真正演员”,而对于电影、对于阿尔、对于雨果的赞美之词自然是如潮而来。
“闻香识女人”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耳光,所有曾经唱衰过的媒体都主动将自己的脸颊送了上来,心甘情愿地挨了一个耳光,然后心满意足地为电影大唱赞歌。
第一批评论在首映式结束之后就出现了,而第二批评论则等到电影正式点映之后才能出来了。
“闻香识女人”选择了十月十六日,周五,正式在二十间院线进行点映,从十七日开始一直持续到了十九日,专业媒体的评论陆陆续续问世,对电影进行了点评,而这一次也延续了首映式之后的状况,“闻香识女人”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