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页

同时,约瑟夫也知道,这件事肯定会成为媒体瞩目焦点的,其实在媒体眼中,一个疯狂女歌迷向自己的偶像下药——甚至还没有得手,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不少媒体肯定会把这件事定位为一次被早早扼杀的风。流。韵。事,估计还会有媒体幸灾乐祸地调侃雨果,在旁边看笑话。总体而言,肯定不会有媒体把这件事当真。

但约瑟夫却不希望如此,他希望这次事情能够成为一个教训一个警告,让那些试图伤害雨果、伤害荣耀至死乐队成员的疯狂份子都清楚地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科特·柯本自杀之后这段时间摇滚圈子里一直处于压抑的状态,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发起来。

所以,约瑟夫决定利用这件事,利用媒体,发出警告。

于是,约瑟夫就在第一时间联系了亨利和里克,三个人对号口径之后,分别忙碌起来,亨利和里克利用自己手上的媒体资源,在洛杉矶、纽约、芝加哥等大城市都还不知道这件事之前,就主动联系媒体,把消息按照他们希望的版本散播出去;而约瑟夫则负责面对赶到现场的休斯顿、达拉斯、奥斯汀媒体们。

“你是说,你告诉媒体,曼迪试图下毒谋害我,以达到她的私人目的?”雨果听到约瑟夫的解释,哑然失笑。

约瑟夫耸了耸肩,“我说的是事实,不是吗?”

的确,这是事实。但约瑟夫却模糊了焦点。

首先,“下毒”,约瑟夫没有说只是迷。奸。药而已,而是用“毒品(drug)”这样一个词汇就概括了,这就具有误导性。众所周知,摇滚乐队在巡演时数不胜数的毒品就是其中的一副奇景,这甚至已经成为了摇滚巡演文化的一部分,摇滚乐手因为毒品而让自己陷入糟糕的处境也早就不是消息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曼迪使用的“毒品”就十分具有危险性了,如果是多种毒品混杂,又或者是不小心过量,很有可能就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再就是“私人目的”,约瑟夫没有说是为了满足私欲而已,所谓的“私人目的”可以用很多种,对于曼迪来说可能是春风一度,但对于那些疯狂的涅槃乐队忠实粉丝,可能就是真的毒害雨果了;又或者对于那些极端摇滚拥护歌迷,也是想要给雨果一个凶狠的教训。

仅仅只是一个模糊化,就轻而易举地把这件事严重化了。

约瑟夫通过这种方法混淆了媒体的视听,当然,事后肯定会有不少媒体去询问曼迪·桑迪——探寻真相,但是在所谓的真相被发现之前,里克和亨利联络的各大媒体就会把事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探讨疯狂歌迷对摇滚乐队的利和弊,对这次事件的严重程度进行加深和拓宽。

所以,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约瑟夫的目的早就已经达到了。

当然,约瑟夫绝对不会承认,他利用媒体施加压力,其实也是对曼迪和牧师的另外一种惩罚,更是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疯狂歌迷。

当然,约瑟夫也没有提起,他知道曼迪·桑迪是好莱坞的圈内人,他如果没有记错,曼迪应该是灯光组还是摄影组的助理职位,但是从这件事以后,曼迪就再也找不到工作了。一方面是约瑟夫和里克联手的施压,一方面也是因为曼迪的疯狂让不少剧组颇为忌惮,所以最终她只能是离开好莱坞,另寻他路。

雨果被约瑟夫那轻描淡写的态度逗笑了,“好吧,总比媒体在那里调侃我的风。流。韵。事要好。”其实回想起来,雨果也觉得有些窘迫,他居然被女人下药迷晕了,这着实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