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页

更为有趣的是,就好像罗恩·克拉拉被马龙殴打得住院之后,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戴着橄榄球员的头盔继续追踪马龙,让人哭笑不得。

也许,这就是“芝加哥论坛报”暗示的事实。虽然媒体对雨果的指责如同疾风骤雨,但隐藏在这些热点的背后,却是媒体对于雨果的依赖:现在任何包括了雨果名字的话题都炙手可热,媒体离不开雨果,他们需要雨果。

这一次的争议如此汹涌,不仅因为过去一年雨果的记者仇恨太过深刻,更因为雨果不声不响失踪了两个多月,这已经影响到了无数记者们的生计。所以,记者们必须抓住这一次机会,发泄自己怒火的同时,弥补自己过去两个月的“利益”损失。

“芝加哥论坛报”的一句话道破了这些天机,“比起这次话题的火热本身,我们更加好奇的是:有人敢不报道这件事吗?或者说,有人愿意放弃这个报道吗?”

“芝加哥论坛报”独树一帜的风格让他们在全美无数媒体之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一次也不例外。

除了“芝加哥论坛报”之外,出人意料地,居然有许多媒体主动开始声援雨果,他们无视了亚当举枪威胁邦德先生的事实,他们也无视了雨果正面挑衅无数媒体的事实,而是冷静下来,仔细去审视这一次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

不仅有“洛杉矶时报”、“美国周刊”,也不仅有“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同时还有“每日新闻报”、“时代”周刊等杂志,都纷纷站到了雨果这一边。

显然,雨果横空出世之后两年时间里,虽然争议不断,但还是有媒体能够理智冷静地去看待这一切,他们能够看到雨果的努力、拼搏和坚持,不仅是背后站着犹太人的媒体,其他许多媒体也都可以感受到雨果每一次表现凝聚的汗水和泪水。

最重要的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大卫·格芬、杰克·尼科尔森、阿尔·帕西诺等等,这些和雨果真正合作过,能够成为朋友的伙伴,他们都清楚地知道雨果的为人,自然不会因为一篇媒体报道就咋咋呼呼。

邦德先生分化犹太人和雨果之间的策略,看来是要失败了。不仅如此,指责雨果的声浪和为雨果澄清的声浪几乎不相上下,没有中间值的缓冲,两种舆论的直接正面碰撞形成了惊天巨浪!

第1038章 争议之巅

“洛杉矶时报”的尼古拉斯·麦克伦果然不出所料地撰写了一篇新闻报道,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在开篇却是如此写到,“为什么雨果又出负面新闻了?为什么又是雨果!”

这个开篇似乎是在指责媒体,但又似乎是在指责雨果,倒有点“芝加哥论坛报”的黑色幽默风格,不过显然,尼古拉斯跟踪报道了雨果近两年时间,他被誉为雨果的“御笔记者第一顺位”,这个名号可不是凭空而来的,他自然不会像“芝加哥论坛报”那样模糊不清。

“虽然整个事件从爆发出来到现在才不过两天事件,但我还是情不自禁想要回顾一下整个事情的起承转合。

事情的起因是一名狗仔闯入雨果的父亲所经营的店铺,引发了肢体冲突,进而雨果父亲端起了猎枪驱赶入侵者,消息爆出来之后,引发了一系列的广泛反应,随后又有新闻媒体将矛头指向了雨果,认为雨果父亲有情绪控制的问题,从而怀疑雨果也有心理疾病,紧接着引发了一系列针对雨果成绩的质疑。

其实这一切是十分荒谬的,雨果的音乐质量到底如何,每一位听众心中都有答案;而雨果在电影大屏幕上的表演是否出色,每一名观众也都看在眼里。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显然雨果就是如此,他抓住了自己面前的机会,将他的天赋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