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媒体们也就心安理得地跟随着大众潮流,把攻击火力全部集中在了钱德勒一家,让钱德勒一家承受着双倍、三倍的怒火。
事实上,那一段录音带是不能成为法庭证据的,因为这是通过非法渠道取得的——道斯在非嫌疑人的平民家庭安装窃听器,这是绝对被禁止的,只要钱德勒一家提起诉讼,道斯就必须吃牢饭。所以,这录音带无法成为法庭证物。虽然乔丹在众人面前坦诚真相的证词可以成为定罪证据,但由于没有在警察局签署认罪声明,所以一样没有法律效应。
换而言之,钱德勒一家依旧不能被定罪。更何况,迈克尔并没有出现提起反诉讼。
但是这滔天的怒火却犹如实质的匕首一般,狠狠地刺向了钱德勒一家,让他们承受着丝毫不逊色于迈克尔·杰克逊忍受的痛苦。这种痛苦是来自身体上的,更是来自心理上的,就好像是人间地狱一般——虽然从来没有人知道这个世界上到底是否真的存在地狱,但距离的压力和恐慌却可以活生生地制造出地狱烈焰。
媒体朝着钱德勒一家集中火力,但表面上的目标转移并不意味着圈内人士的平静,事实上,cbs电视台“新闻六十分”独家报道了这件事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注意到了一个重点,cbs电视台没有记者署名,而是隐去了姓名,只采用了“dc”的缩写体而已,而且电视台在报道过程中也采用了“特邀记者”这样的词汇,而不是“特派记者”。这一切都显示着消息来源并不是cbs内部记者。
随后圈内人士就展开了调查,圈内的人脉触角显然就更加广泛了,道斯·卡特的名字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红遍了全美新闻圈,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都知道这个名字,而狗仔队更是将道斯信奉为罗恩·克拉拉之后新的狗仔之王,刹那间,无数人都希望第一时间与道斯进行交流,了解他揭开真相背后的故事,cbs电视台甚至想邀请道斯上脱口秀讲述这个故事。
但让人意外的是,道斯居然放弃了这个出名的巨大机会,婉拒了所有邀请,而后神秘地接受了“洛杉矶时报”的采访,唯一一家。
为什么是“洛杉矶时报”?虽然说这是美国西海岸最大的报纸,全美影响力仅次于“纽约时报”,但这并不能成为道斯选择“洛杉矶时报”的理由,因为这并不是娱乐圈内影响力最大的报纸,而且他们也绝对不是愿意支付高价买断独家的报纸。道斯的选择着实是耐人寻味的。
很快就有人猜测到了“洛杉矶时报”和雨果之间的联系,可问题是……道斯和雨果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他们现在缺少一个将所有线索连起来的关键点,这也使得大家都否认了这个猜测,毕竟娱乐圈除了雨果之外还有许多重要人物和重要关系,他们可以猜测的方向太多太多了。
不过,各大新闻媒体都隐隐约约意识到,似乎有阴谋已经在酝酿了,也许……只是也许,迈克尔和雨果的报复开始逐渐露出水面了。
“洛杉矶时报”采访了道斯·卡特,但是当新闻发布时,他们依旧没有公布道斯·卡特的名字,延续了“dc”的简称,这也是因为道斯取得证据的手段并不光彩,道斯可不想成为众矢之的,还招摇过市,这不明摆着挑衅执法部门的权威吗?
可即使如此,“dc”还是一夜之间红遍全美,伴随着“洛杉矶时报”那创纪录的一百八十万份,成就了“洛杉矶时报”1995年的销量新高之余,也让“dc”一举成为了最备受瞩目的狗仔,更是让无数狗仔又羡慕又佩服。羡慕的是道斯抢到了这个独家,抓住了这次机会;佩服的是道斯捕捉到了他们所有人都错过的重要信息,孤注一掷,并且收获丰厚回报。
关于新闻线索的起源,在报道里并没有多说,这也是最为诡异的地方。刊登出来的采访内容里,道斯只是表示,他当初就觉得隐藏在娈。童。案背后有更多阴谋,他仔细研究了迈克尔、钱德勒的采访,包括雨果的采访,最终让他拼凑出零散的线索,从而盯上了隐姓埋名的钱德勒一家。
这种说法糊弄普通读者还可以,可是对专业人士来说却是一文不值,因为这根本就是废话——每一名狗仔队去研究事件时,都是从各方各面收集线索开始的,没有太多差异。重点就是道斯如何发现关键线索的——当然,大家也都知道这是机密,道斯肯定不愿意说。
可是,有一名叫做布莱恩·赫维森的狗仔真的傻乎乎地去研究了当初那些所有新闻报道,布莱恩这个今年才十五岁的小子在狗仔圈子里也小有名气——不是因为厉害而闻名,而是因为年纪实在太小了,成为人们的调侃对象。
布莱恩阅读完所有新闻报道之后,似乎真的发现了什么,神秘莫测地找上了道斯,没有人知道他们之间说了什么,但从那之后,布莱恩和道斯的关系急剧紧密起来,连带着“洛杉矶时报”也开始购买布莱恩拍摄到的照片,引发了狗仔队更多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