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页

提起金球奖、提起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他们在好莱坞是十分特殊而有趣的一个存在。金球奖不是奥斯卡,代表不了学院派的权威;他们也不是工会奖,代表不了各个工会的意见;他们同时不是人民选择奖,将选择权交给广大受众……这使得金球奖的定位一直十分模糊。

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只有九十三个成员,这些成员不是外国人——全部是由美籍外国人组成的,他们也不是真正的记者,他们只是活跃在好莱坞的评论人或者掮客——只是他们的供职机构是海外组织,他们为北美之外的五十多个国家的报刊杂志撰稿,将北美电影市场的情况第一时间反馈到世界各地。

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算是各个国家在北美的前哨战。由于这种特殊的意义,这使得他们比北美土著的影评人、记者稍微多了一点点优势。他们十分熟悉好莱坞的种种幕后情况和游戏规则,他们也十分清楚如何将手中的人脉利益最大化,这也是金球奖成为奥斯卡风向标之中最具声望、最具知名度、最具权威的原因。

1993年,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为了进一步明确金球奖的定义和属性,紧随奥斯卡的脚步,将直播权拍卖了出去,与nbc电视台合作,一起进行颁奖典礼的直播。这一举措无疑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让金球奖的认知度和关注度都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同时也让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属性:他们要将金球奖打造成为一场商业盛会。

这也改变了好莱坞记者协会的本质属性:官方说明中,这是一个由记者、专栏作者等人员组成的针对美国电影和电视娱乐圈的非盈利性组织,他们所代表的是九十三名成员在全世界五十五个国家超过两亿订阅者对美国电影的态度。

但现在,nbc电视台和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签署了三年转播协议,为此支付了每年三百万美元的代价,而在过去三年时间里,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每年都可以实现超过五百万的盈利。

从非盈利组织到盈利组织,金球奖的商业属性背后,也是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的转变。

但是目前在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内部却分为了两种态度,现任主席玛嘉娜所代表的专业派,常任副主席迈克尔所代表的商业派。

玛嘉娜认为,金球奖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展现北美以外的海外市场对美国电影的价值取向,以在美外国人的视角去阅读好莱坞,即使他们没有办法成为奥斯卡,但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电影市场。

当然,玛嘉娜也知道,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商业的支持,即使是圣丹斯电影节,罗伯特·雷德福每年也都在苦苦追求赞助,金球奖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她当初也点头同意了nbc的转播协议。

但在玛嘉娜看来,三年过去之后,金球奖的本质却发生了变化。

现在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的成员们将“非盈利组织”的盈利金钱中饱私囊,他们把金钱浪费在奢华的聚餐和旅行上,成天飞来飞去,乐于组织花样繁多的新闻发布会和招待酒会,开拓自己的人脉,打听行业的潜规则,这着实是一个很滑稽的现象。现在协会成员们虽然名义上是外国出身的,但他们却像美国人一样,忙碌着离开美国去世界各地转悠,他们对美国本土电影根本不关心,而是关心如何享受、如何盈利。

但是迈克尔为首的人却不这样认为,他们希望让金球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享受着自己身边的光环和赞誉,他们渴望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他们乐于用自己的人脉和权力来完成交易,达到更多的目的。所以,他们就像商人一般,不折手段地扩大金球奖的影响力,利益至上才是他们的追求。

第五十三届金球奖就是一个导火索,迈克尔等人无比希望雨果能够出席颁奖典礼,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雨果能够带来多少附加利益;玛嘉娜虽然也在期待着雨果的出席,但却是因为她对雨果在去年三部作品里的惊人实力。

雨果的缺席又引发了双方的争论,迈克尔希望给雨果一个教训——现在的金球奖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无视的,但玛嘉娜却认为实力就是实力,雨果理应当获得属于他的肯定,结果双方僵持不下,最终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就是彼此妥协的结果。

可是这样的结果却让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陷入了千夫所指的窘境,这也让内部的争论再次喧嚣甚笃,迈克尔主张是玛嘉娜没有竭尽全力邀请雨果,而且玛嘉娜为首的学术派对于颁奖思路也摇摆不定,这才造就这样的结果;玛嘉娜则认为是迈克尔等人为金球奖注入了商业元素之后,希望均分蛋糕,但好莱坞没有人是傻子,这样的手段完全是偷鸡不着蚀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