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隔了四十年未见,苏轼也一眼认出了这是弟弟小时候,只是怎么书房里只有弟弟一人,自己这个时候去哪里了?

未几,门外跑进来一个满头大汗的孩童,身形看着要比屋内的弟弟硬朗挺拔一些,一阵风似地朝着书案奔去:“阿同,我今日和邻家二虎子吵架吵赢了,他灰溜溜地将偷来的鸟蛋全部送回了鸟巢,你是没看见,他那吃瘪的样子可有意思了!”

苏辙年幼时身体虚弱,并不喜欢像哥哥一样精力旺盛地四处跑跳,但闻言还是笑着回道:“这样说来哥你今天又做了一件好事,娘知道了一定很高兴!”

苏轼骄傲地点点头,只是看到弟弟手中的书后脸色大变,提手拍上脑门,忍不住哀嚎:“完了完了,父亲他今天是不是要抽查《战国策》,我还没背会!”

年幼的苏辙因为常年不出门的缘故肤色比苏轼白了一个度,如今姿势板正地坐在案前,越发像个让人想揉一把的糯米团子。

此刻,糯米团子故作老成地开了口:“哥你放心,方才我已经将父亲可能抽查的部分背熟了,一会儿我就站在父亲身后,你记得看我嘴型。”

“阿同,我的好阿同,没有你为兄可怎么活!”童年时期的苏轼给了弟弟一个感激的熊抱。

【123:老苏坑弟弟的属性,原来从小就开始发育了!】

【柳树发芽:这样的弟弟给我来一打好嘛,太乖太可爱!】

在梦中旁观了这一幕的老年苏轼已经想不起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也可能是小时候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他便淡忘了,只记得兄弟俩没少靠这种法子在父亲的抽查中蒙混过关。

当时只道是寻常,往日里觉得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历尽千帆后回看,却发现那时无忧无虑的日子才是一生中最恬静美好的岁月。

天幕外,有文人对苏轼幼年时这种行为感到不满:“读书本就讲究一个‘勤’字,这等偷懒打滑的行为,岂不是要教坏了以后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