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运河百道湾,黄金分割在窑湾!
大运河自诞生之日起,即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南北交通大动脉,甚至一度是王朝的生命线。自西汉张骞开辟陆上丝绸之路,大运河漕运的优点益加突显。尤其是明代郑和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后,其作为衔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漕运更是空前发达!
被称为大运河第一古镇的窑湾,座落于江苏省徐州市西南部,民国前隶属邳县、宿迁两地,京杭大运河、故黄河、老沂河和骆马湖在此交汇,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是闻名全国的军事重地。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征收八百窑工,揭竿讨秦;元未明初,军事家刘伯温在此利用民房建筑,设置“奇门遁甲八卦迷魂阵”军事阵地,有力地打击了元军十万铁骑!
更重要的是,窑湾因为地处中运河黄金分割点,成为物资运输集散地。全国有18个省的商人在此设立会馆和店铺;有10个国家的商人和传教士在此兴建商号和教堂。
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北洋政府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与此同时,窑湾效仿上海市的经济模式,“以商代政
”宣布脱离宿迁、邳县两地的行政管辖,独立自治为窑湾市。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窑湾商会巧妙把握商机,派代表前往北京,和正在作战的英、法、美、加拿大、比利时等欧州五国签订了《粮食换石油合同》。此后不久,其又先后与俄罗斯、亚非拉等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民间进出口贸易合同》。
于是,窑湾商人通过大运河航道,将丝绸、陶瓷、茶叶、烟丝、甜油、绿豆烧等等中国土特产,向北途经北京通州,转运恰克图乃至俄罗斯全境及其邻国;向南途经上海,转运东南亚乃至非州、欧州各地,然后再将各国的石油、自行车、缝纫机、火柴、电灯、电池、皮货等等运回国内!
因为有效利用了丝绸之路商业贸易路线,窑湾商业帝国很快达到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大运河畔最璀璨的明珠,并获得了“黄金水道金三角”以及“苏北小上海”等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