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本来还在感慨千年前的人,如此,按照天幕的话来说,是个天才。

没想到啊,自己身边就有一个。

他觉得,自己的子房,在观星象,阴阳术数方面,也是个大才!

朱元璋顿时对刘伯温更热切了。

刘伯温不知道上位脑补了什么,一张平常冷肃的脸,突然热切起来,怪让人别扭的。

其实朱元璋面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长,面如满月,髯不盈尺。【1】

温和地注视一个人的时候,倒不会让人心怀畏惧。

白香看到飘起的弹幕id,顿时又激动了。

第二个活粉了。

原来大家遇到感兴趣的话题,还是积极发表意见的嘛!

白香的劲头更足了。

【既然说到天才,那咱们再说一位跟王桢差不多同时期的人物——郭守敬!

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他与许衡、王恂等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通行三百六十多年。

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

197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也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望远镜命名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2】

听着天幕的介绍,大明人觉得,这位,好像更厉害了。

什么学会命名,什么小行星,是天上的星星吗?天啊,天上的星星都以对方的名字命名!

还有什么国家天文台,都到了国的层面了!

王桢看着天幕上说的与自己差不多同时期的人。

心里可惜。

其实两人相差了将近四十岁,自己还能挨到明初,对方却在元朝就仙逝了。

朱元璋除了惋惜之外,还有点嫉妒,这种天才,应该生在他这个朝代才对。

白白便宜了元朝。

“郭守敬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

弹幕又飘起来。

看来大家都开始积极互动了。

白香高兴。

“原来通惠河是对方修的?”

朱元璋道。

“陛下,郭守敬在元朝任过水监,官至太守!”

“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

李善长道。

“这朕知道,大明用的历法,就是《授时历》改编而来的。”

由北京的时刻数值,变成了南京的时刻数值。

【郭守敬的后人受他熏陶,成就也是不凡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的孙辈郭伯玉和曾孙辈郭贵。】

“啪嗒”

钦天监的官员,顿时看向那个弄出响动的人。

然后突然想到,这人也叫郭伯玉。

“伯玉兄,天幕上说的郭伯玉,是你吗?”

平常与郭伯玉不对付的官员,大声问道。

郭伯玉现在心里慌得一逼。

本以为一辈子“隐姓埋名”,还能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事,已经算得上幸事了。

哪想到天幕会把他的身份揭穿。

“同名而已!”

郭伯玉只能硬撑道。

自家祖上可是元朝太史令,更别说,祖上师从的都是元朝高官。

他这一支,从郭村远走,就是为了逃避清算。

如果被大明的皇帝知道了自己身份,那后果……

郭伯玉想着,后背已经开始冒冷汗了。

刚才还在为自己祖父能够流芳百世,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