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水利专家

“不过,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国家,确实在发展经济和工业上的能力偏弱,这也证明了欧洲中心论的谬误,即便欧洲各个地区,发展差异也极大。”

希莱得也颇为认同的说道:“没有外部的压力和支持,这些南美国家,基本很难靠自身,实现像帝国那样的经济奇迹。”

“这可能也是南美洲地理位置上的利弊,这里可以说处于世界的角落,比北美还要孤立,也就比大洋洲强上一点,所以很难和其他文明进行频繁交流,不过也相对比较安全。”

“加上自然条件优渥,人口压力轻,所以也没有进取心和动力,同世界其他地区竞争,但这又何尝不是当地人的一种优势呢!”

南美的地理位置,确实很偏僻,相比较之下,非洲虽然和南美纬度相近,但是非洲靠近亚欧大陆,甚至三者本来就是连为一体的。

同时非洲大陆东临印度洋,西接大西洋,可以说去许多地方都很方便。

在东非将非洲南部发展起来后,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贸易也更加紧密,某种意义上来说,东非已经成为南半球经济的中心,同时又深入参与北半球经济。

比如南美和大洋洲的贸易,南美和亚洲的贸易,都可以从东非中转,加上东非所处的非洲大陆,本身也是一个资源,人口,经济,工业,农业等条件比较突出的大洲。

这事实上使得东非正在成为世界市场崛起的一个新经济交互中心。

这种世界市场的经济中心,目前全世界也只有三个,排在第一位的自然是欧洲,第二是非洲,最后是北美。

北美和非洲比较相似,二者分别靠着美国和东非,一己之力将自己所在的区域,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抬升了一个级别。

不过,欧洲近代以来积累的雄厚经济底蕴,在短时间内是很难被美国和东非超越的。

摩卡对这方面不太关注,他把话题扯回到水文领域。

“治理整个巴拉那河流域,对于目前帝国,还有区域内各国而言,是不现实的,但是从苏亚雷斯港到科伦巴港之间的这十五公里左右航道,有治理的必要性。”

“通过大型内河疏浚船,将河流航道拓展到三米以下,就能让苏亚雷斯港的船只吨位提升到和科伦巴港同一水准,通行五千吨规模的船只。”

“改善苏亚雷斯港船只的停泊能力,这里就能成为未来玻利维亚对接大西洋贸易的核心节点。”

“玻利维亚圣克鲁斯省人口少,所以人工疏浚河道并不现实,这样一来,就只能选择大型机械船只做到这一点。”

“好在苏亚雷斯港到科伦巴港之间河道距离短,并且地质条件并不复杂,河流底部完全是淤泥质河床,十分方便大型疏浚船只作业,把河底的淤泥抽出,工程量不大,难度也比较低,耗费不了多少时间。”

对于摩卡的想法,他的助手希莱得并不完全看好,他有些无奈的说:“摩卡先生,你的想法完全具有可行性,但我并不完全认同。”

“首先,河流疏浚船这一点,当地就很难解决,世界上有能力建造的国家都屈指可数,南美地区更是一家都没有,我们东非虽然有能力建造,但是一艘河流疏浚的价格可不便宜,尤其是大型河流疏浚船,现在我国虽然有建造,但几乎都投入到赞比西河,还有国内其他河流治理维护中。”

“换句话说,现在其产量,我们本国需求都无法满足,更别说把有限的疏浚船从大洋彼岸运送到南美来,而且仅仅是治理区区十五公里的河道。”

“这完全是杀鸡焉用牛刀,而南美各国恐怕也不会有购买河流疏浚船的想法,巴拉那河作为一条国际性河流,几乎每个国家对于这条河流的治理,都是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想法。”

“因此,在流域内国家统一共识以前,他们根本不可能下大功夫,花钱治理巴拉那河的各个航线,我们东非也不可能自掏腰包,承担这部分成本。”

“因此,我认为苏亚雷斯港到科伦巴港之间的河流疏浚工作,还不如让玻利维亚政府掏钱,雇佣巴西,巴拉圭人进行人工疏浚更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