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关家有女初长成,力拔山兮气盖世

却说李翊正欲登车入宫,面见圣上。

忽闻管事急报:

“关将军车驾已至府门!”

“云长亲至耶?”

李翊眉峰微蹙,旋即整肃衣冠,对左右道:

“速唤夫人公子,随某出迎。”

同样是突然造访,

面对陈矫,李翊只是让他直接进来。

见面后也是起身见个礼,走个过场。

但关羽造访,李翊却是携全家男女老幼出迎。

因为同为开国元勋。

手握军事重权的关羽,需要引起李翊的重视。

这是基本的礼貌,人情世故。

府门洞开,但见关羽一袭绿袍,长髯垂胸,正立于阶前。

见李翊率阖府老幼亲迎,慌忙趋前两步,拱手深揖:

“翊公何须如此!”

“羽冒昧造访,已属失礼,怎敢劳动尊眷!”

关羽也是一个比较正统的人,在没有下拜帖的情况下突然造访,本身属于比较失礼的行为。

结果李翊反而礼遇备至,令关羽好不羞惭。

李翊拱手还礼道:

“关将军乃国家柱石,翊安敢怠慢?”

关羽面现惭色,慨叹道:

“翊公折煞羽也!”

“若无翊公当年运筹帷幄,焉有吾现在今日基业?”

言罢,又向袁莹等女眷行礼。

“深夜叨扰,实非得已,还望诸位夫人海涵。”

袁莹等姝敛衽还礼:

“关将军言重了。”

“久闻关公英风威震华夏,世人闻之无不叹羡。”

“今莅临寒舍,蓬荜生辉。”

待各自见礼后,宾主入得正堂,分席而坐。

侍婢奉上香茗,关羽却不及饮,直抒来意:

“翊公,羽此番唐突,实为小女银屏之婚事。”

关银屏?

李翊捧茶的手微微一顿,拧眉问道:

“可是关三小姐?”

“正是家中老三。”

关羽捋着颔下长须,长叹道:

“小女年方二八,却不习女红,反好弓马。”

“膂力之强,竟胜寻常男儿。”

“这婚事……唉!”

这关三小姐天生神力,远胜男儿。

故民间有言,

关家有女初长成,力拔山兮气盖世。

听闻是为了关三小姐的婚事,袁莹忍不住在一旁插嘴问道:

“关公贵为陛下义弟,令爱又乃金枝玉叶,何愁良配?”

言外之意,就算你女儿巾帼不让须眉,不是传统温婉的闺中小姐。

可以你关二爷在大汉的地位,那些良配还不是上赶着入赘进来。

你还为你女儿愁嫁吗?

关羽丹凤眼一瞪,沉声道:

“京城权贵,多是趋炎附势之徒!”

“虎女安能配犬子?”

话落,忽又觉自己失言,忙向李翊拱手赔礼道:

“某非指翊公,而是指京中那些自私自利,好高骛远之徒。”

李翊摆了摆手,表示无妨。

“云长将军心直口快,某岂不知?”

“然此话出君之口,入某之耳,可切莫外传。”

“在我府上说说没事,可别在外边儿说。”

关羽比之以前,傲上的性子已经收敛了许多。

但骨子里依然歧视那些士大夫。

不过李翊是例外,

李翊是有真才实学的长者,关羽对他还是十分尊敬的。

关羽傲然道:

“那些腌臜之辈,也配听关某肺腑之言?”

“翊公放心,关某这些话,他们听也不配听。”

“……那便好,虽然京中确实有不少人多怀私意。”

“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并非每个人都能够一心为公。”

“看在他们于社稷江山还有些建树的份儿上,关将军也莫在他们面前太过折辱于他们。”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嗯……

关羽闷哼了一声,也不知是听进去了还是没听进去。

俄顷,关羽又转回正题,正色说道:

“关某思来想去,既不欲使趋炎附势之辈攀附我关氏门第,那便只能另择贤婿。”

“问翊公长子治,年方十八,才德兼备。”

“若蒙不弃,翊公看你我关李两家是否能够就此结下姻亲关系。”

“日后在朝中,也好相互照应。”

袁莹闻言目露喜色,暗扯李翊衣袖。

仿佛在说,这个提议不错。

关三小姐是京中远近闻名的女中豪杰,与儒雅风骚的李治正好文武互补。

最最重要的是,

古代讲究一个门当户对,

尤其是大族之间,那更要门第相配才行。

以李家在全天下的权势,跟谁联姻都比较吃亏。

放眼望去,配得上李家的,也就只有那么几家。

既然老李不太想跟陈家联姻,而威震华夏的关公又主动抛来了橄榄枝。

李家又何必拒之于门外呢?

面对关羽拉下老脸,主动伸来的橄榄枝。

李翊却没有马上应下,而是沉吟半晌,良久才缓缓道:

“婚姻大事,非同儿戏。”

“况今夜仓促,不若另择吉日细商?”

虽然没有马上答应关羽的请求,但却也没有明确拒绝。

显然李翊的意思就是,这件事可以谈。

关李两家联姻并非不可,

只是滋事体大,今晚上关老爷你又是突然造访,搞得太突然了。

咱们还是改天选个好日子,再具体商议这件事。

关羽自然听出了李翊的话外音,大喜道:

“翊公此言大善!”

“关某今夜确实唐突,恕罪恕罪。”

其实关羽早有跟李家联姻的想法,毕竟朝中能让关羽看上的人太少太少了。

除他大哥刘备和三弟张飞外,关羽最喜欢的人便是李翊了。

事实上,除他大哥外,关羽最敬重的人也是李翊。

要说私心的话,关羽肯定多少也有点儿。

李家是天下第一豪门,女儿嫁进去就是虎女变凤女,到哪里都风光无限。

毕竟有哪个当父亲的,喜欢自己女儿嫁出去受罪呢?

只是碍于面子,关羽一直没好意思主动提罢了。

但就在白天的时候,有下人告诉关羽今天有不少人去找李家提亲去了。

关羽初时不在意,

这些年找李家联姻的不少,但都未被李翊放在心上。

直到有人向关羽透露,淮南别驾,陈登的心腹陈矫夜访了相府。

关羽这才有些慌神,

虽不见得陈登一定是来送女儿的,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李治这孩子,也算是关羽看着长大的。

关羽对这个胸有沟壑、敢作敢当的少年还是相当喜欢的,心里早已将之默认为了自家贤婿。

眼看陈矫夜访相府,关羽唯恐陈家捷足先登。

这才来不及送上拜帖,亲自登门造访,商议关李两家联姻事宜。

见此事有成功的可能后,关羽喜出望外,唤身旁随从道:

“来!将礼单呈上。”

侍从依命奉上。

李翊见状,急忙推拒:

“云长将军这是何意?”

关羽则恳切说道:

“区区薄礼,聊表歉意,绝非聘仪。”

“翊公若是不受,羽心难安。”

见其意诚,李翊方命人收下。

宾主又叙片刻,关羽这才起身告辞。

临行前忽驻足问道:

“适才见翊公似欲出门?”

“不知将欲何往啊?”

李翊眸光微闪,笑道:

“不过是寻常夜巡罢了,不必放在心上。”

“云长将军慢行。“

待送走关羽后,

袁莹这才开口询问:

“关家乃是皇室兄弟,也算半个宗室了。”

“放眼天下大族,也再难找到更好的家族。”

“夫君却依然意兴阑珊,何也?”

虽然李家子弟,不愁娶不到媳妇儿。

但一晚上,接连拒绝江南第一大姓,和皇朝宗室。

即便骄傲如四世三公的袁莹,也觉得自己这个丈夫未免太过,

“关氏虎女,与治儿正是良配!夫君为何……”

李翊遥望宫阙方向,幽幽道:

“我说过了,我李家是大族大姓。”

“一旦与外族联姻,两家便从政治上绑定了。”

“这中间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即便真的两家是良配。”

“那也须先禀过陛下,然后方可做出决定。”

袁莹一愣,不禁暗自感慨。

即便李翊早已是位极人臣了,可做事却依然如此谨慎,如履薄冰。

也难怪陛下会那么信任他,那么捧他。

李家也能在二十多年时间里,迅速崛起为天下第一大族。

袁莹也算是亲眼见证了李家的崛起。

此时更鼓传来,已是三更时分。

一片乌云悄然掩住新月,相府檐下的灯笼在风中摇曳。

三更鼓过,袁莹执灯送至府门。

“夜已深沉,夫君这个时辰还要入宫吗?”

李翊整了整衣冠,正色道:

“如今伐吴在即。”

“陛下筹备伐吴,此时必未就寝。”

袁莹抿嘴轻笑:

“你们君臣倒是一个脾性,做起事来便忘了饥渴寒暑。”

“去罢去罢。”

“……嗯,去去便回。”

李翊踏着月色登车,车轮碾过御道青石,在静夜中发出沉闷的声响。

宫中值夜黄门见是首相车驾,不敢阻拦,径引至清凉殿外。

但见殿内烛火通明,隐约可见刘备伏案的身影。

“子玉?”

刘备抬头见是李翊,疲惫的面容露出一丝笑意。

“爱卿来得正好,陪朕用些点心。”

说罢推过一碟盐焗瓜子,碟中仅十数颗,颗颗饱满。

李翊躬身谢坐:

“陛下宵衣旰食,臣心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