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民生是最大的问题

“单靠捕鱼,终究是杯水车薪啊。”他低声对身旁的张绣屏和王翱说道。

“渔民再多,船只有限,风浪无情,渔获也不稳定,浔洲人口在增长,工坊在扩张,军队在训练,哪一样不要粮食?这‘地瓜’即便成功,推广开来也需时日,眼下,粮食缺口依然巨大,靠海,只能解决一部分肉食和交易,解决不了根本的米粮问题。”

看来,在民生这件事上他还得再下点苦工。

京师,皇宫暖阁。

朱棣面前摊开着几份奏报,一份是来自浔洲的密报,详细描述了祁王朱高烁在青盘县雷霆反腐、斩杀贪官、开仓赈灾的经过,以及他派人千里迢迢从琼州引进一种名为“山薯”或“地瓜”的藤蔓作物,正组织试种。

另一份,则是户部关于浔洲及周边数府税粮征收情况的汇总,触目惊心的欠额和“存粮空虚”的描述,印证了朱高烁所遇困境的普遍性。

暖阁内气氛凝重。

朱棣靠在龙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目光在奏报和三个儿子之间逡巡。浔洲的贪腐案和粮荒,像一根刺,扎进了这位以铁腕治国的帝王心里。

更让他心绪难平的是,老四引进新作物、试图开源的做法,隐隐触动了他对某些根本问题的思考。

“都说说吧。”朱棣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浔洲之事,青盘县之案,还有这‘地瓜’你们都是怎么看的?”

太子朱高炽率先开口,他肥胖的脸上带着深深的忧虑,语气却沉稳务实。

“父皇,四弟在浔洲所为,雷霆反腐,赈济灾民,大快人心,也解了青石县百姓燃眉之急,此乃为政者当为。然,儿臣以为,浔洲之困,非一地之困。青石县周扒皮之流固然该杀,但其贪墨根源,恐非全在个人品性。”

:https://0d6f590b。手机版:https://0d6f59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