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百姓感激

“即刻拟文:自即日起,浔洲境内所有在册官吏,俸禄在太祖定制基础上,普提五成!七品官年俸提至一百三十五石!同时,颁布《浔洲官吏行为禁令》,严禁一切‘火耗’、‘淋尖踢斛’等盘剥名目!违者,重处!增设‘风闻使’,接受百姓匿名举劾贪渎!本王倒要看看,俸禄提了,规矩严了,还有谁敢伸手!”

他走到窗前,望向京城方向,眼神深邃而坚定:“此非仅为浔洲一地之政。这盘账,这份决心,本王要亲自上书父皇!祖制不合时宜,当改则改!为官者需养廉,为民者需减负!这薪火新制,就从我浔洲点燃!”

一场静悄悄的、却足以震动整个大明官场的俸禄改革风暴,在浔洲这个藩王的“试验田”里,悍然拉开了序幕。

薯藤蔓生,护佑山林,薪火新制,直指沉疴。朱高烁的每一步,都在挑战着旧秩序的边界,他已经能想象得到,朱棣收到这些消息的时候会有多暴跳如雷了。

浔洲新政的文书如同惊雷般炸响在官场,俸禄普提五成,严禁一切火耗、淋尖踢斛等盘剥,甚至增设风闻使,接受匿名举劾。

尤其是明文规定了“上下级不得互相宴请,不得送礼,下级不得已任何形式送银两给上级,一旦有,不查为何送过去,只要查明是本人知情主动送的,该上下级两条线立刻投入大牢听审”,更是像一道无形的枷锁,瞬间锁死了无数条隐秘的利益输送通道。

整个浔洲官场,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深潭,表面波澜不惊,水下却暗流汹涌,反应截然不同。

对于那些本就勤勉奉公、家无余财的清官廉吏而言,这新政无异于久旱甘霖。

“王爷圣明啊!”一位在县丞位置上熬了半辈子、两袖清风的寒门官员,捧着新发下来的、沉甸甸的俸米折银,双手颤抖,眼眶泛红。

“这下,总算能安心给老娘抓药,给娃儿添件新衣了,再不用看着那点俸禄发愁,更不用昧着良心去刮地皮了!”

“正是!王爷此举,实乃正本清源!”另一位素有声望的学官感慨。

“俸禄足,方能安心治学、安心牧民。那‘不宴请、不送礼’的禁令,更是断了钻营苟且之路!从此,我等只需一心为公,凭本事、凭政绩说话!痛快!”